当前位置:清歌>武侠修真>大明求生记> 第一百二十六章 古人懂得感恩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二十六章 古人懂得感恩(2 / 2)

家。

这个结庐守墓是有出处的,可不是守墓越长越孝,这是遵照孔子死后的做法,孔子死后,众弟子皆服丧三年,相决而去,独有端木子贡结庐墓旁,守墓六年,孔子墓西的“子贡庐墓处”三间古屋,就是子贡守墓的地点。其间,子贡将南方稀有珍木楷树,移植孔子墓旁,这就是“子贡手植楷”。

后然文人大儒皆效仿之,姚夔谥号文敏,妥妥地大儒,这是人死后的哀荣,由官方盖章认定的,既然是大儒了,就要按照礼数,家人结庐墓旁了,虽然没有三年、六年,三个月也能说得过去了,还要效仿子贡,在墓边也要植楷,楷树又称黄连树,树干疏而不屈,刚直挺拔,自古是尊师重教的象征,后发展成为尽孝了。

在姚家大院,章子俊住在原本姚颖的闺房处,看到姚颖从小长大的地方,章子俊很是挂念在京城通州的姚颖了,分别三个多月了,在这里看到许多姚颖的字画,读过的书,思念日盛,对于姚颖在章子俊心目中的地位很高,是来到明朝自己相中的女人,而陈诗蕴虽然给自己生了一个小子,还有公上缨及雅琴都是贪恋美色把持不住的结果,哦,对了现在还有一位张家大小姐在等着,都不是自己主动的。

等牌坊落成,章子俊也就要起程回京了,这一次说什么也不想让本地官府开锣鸣道了,而是偷偷地走,先去拜别结庐守墓姚玺,姚家为其准备了一艘大船,可沿着富春江去往杭州经运河直达京城,章子俊想着也不错,一个月将生活在船上,起码不用走路,受颠簸之苦,重要运河中水路盗贼较少。

几日后,章子俊自认为不惊动官府悄悄地回京,不想船行至钱塘县就被人拦住了,原来是于少保大人之子于冕带着全家男丁已恭候多时,既然是专为自己而来,船就在钱塘县停靠了,顺便船工还要采买粮食时蔬。

于冕拦船是为了表达当初章子俊奏疏为父亲于谦平反,虽然于谦的平反以是瓜熟蒂落,作为一个穿越者也只是在关键时推了一把,捡了个现成,可在旁人看来,于谦的平反就是章子俊起的作用。

于家对这样一份人情还是懂得回报,听说平安伯从应天府去往桐庐为老丈人落葬,就一直让人关注着,今日正好路过钱塘县怎么也不能放过,举家相邀,一尽地主。这其中也有攀附的意思,所以接待就更加地隆重了。

就这样在钱塘县过了三天,江南世家林立,文人大儒众多,书香传家,耕读人家星罗棋布,章子俊一行家眷被按排在钱塘学府,自然少不了跟这些文人接触,来自梧桐、嘉兴府、杭州府、余杭、海宁一些文人墨客全来棒场,这些文人来棒场不是冲着章子俊的,有感于谦少保大人的英魂,当地的这些文人还给于谦刻碑,巨大的碑文上刻有于谦的生平及赞美之词。

章子俊的任务就是为碑文揭幕。“于谦为巡抚时,声绩表著,卓然负经世之才。及时遘艰虞,缮兵固圉。景帝既推心置腹,谦亦忧国忘家,身系安危,志存宗社,厥功伟矣。变起夺门,祸机猝发,徐、石之徒出力而挤之死,当时莫不称冤。然有贞与亨、吉祥相继得祸,皆不旋踵。而谦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卒得复官赐恤。公论久而后定,信夫。”

碑文还不止一块,还有民间自发营造的于谦忠烈祠,也要让章子俊开碑,上面更是写道:“公所至声绩懋异,遗爱不忘。……及己巳之变,军旅方兴,中外论事者,纷然议下兵部,公悉裁之以理,可者行之,否则止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一时克诘戎兵,登崇智勇卒之,肃清大憝,迎复乘舆,以安社稷,以固边圉,此诚不世之功也,历事三朝,位极人臣。……孤忠峻节,夷险弗逾,可谓难矣,平居好学,手不释卷,为文有奇气,诗词清丽。……咏诗皆顷刻而就,烩炙人口,尤长于奏疏,至今视以为准,当政务旁午,章日数十上,累千万言,挥笔如流,一切皆中事机,人服公明决,卒推为天下奇才焉。 ”

其实这些碑文早就立好的,今日于家于冕就是等着平安伯的到来,弄这样一个仪式,也有感于章子俊在朝堂大声疾呼,于少保无罪,是大明的英雄,这句话,成了于谦平反的基石。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