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游览京城内的大小景点,也是想要多体验一下地道的华国风情,之前在网上预定酒店的时候,石小磊特意挑选了位于东长安街上的天京饭店,而不是位于建国门外大街上那座被很多人视为最佳的中国大饭店。 说起来,斯塔克当时掏钱下订时还吐槽过一句‘明明不用你掏钱,为什么不选最好的,你这人,连占便宜都不会’的话。 对于好友的吐槽,石小磊给出的回答是…… 你懂个der啊。 设施或许不如中国大饭店那么好,但要说到历史,天京饭店可是一家正儿八经的百年老店。 早在1900年,也就是一战都没爆发之前,两个法国人在东交民巷外国兵营东面开了一家小酒馆,并于第二年搬到兵营北面,正式挂上‘天京饭店’的招牌。 1903年,饭店迁至东长安街王府井南口,即饭店现址。 1907年,中法实业银行接管天京饭店,并改为有限公司,法国人经营时期是天京饭店的最初辉煌期,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内部设施,都是京城内首屈一指的。 后来,随着抗战胜利,天京饭店由国X党北平政府接收管理,一度成为专门接待美军的高级招待所。 直至1949年北平解放,天京饭店的命运再一次出现转折,当时隶属于国物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天京饭店,因其传承有序的历史、高端上档次的条件、以及隶属于官方的立场,成为了华国国务活动和外事接待的重要场所。 那时的天京饭店,不仅在商界的圈子里鼎鼎大名,还获得了相当高的政治地位。 之后,在1954年和1974年,托福于总理的亲切关怀,天京饭店相继进行了两次扩建,一度成为京城内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标志建筑。 直至现在,它依然是重要国事活动和会议的首选场所。比如2000年9月,第六届世界大城市首脑会议,就是在天京饭店大宴会厅举行的。不久,这里又迎来了参加中非合作论坛的嘉宾。而在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一次高官司会,也是在天京饭店大宴会厅举行。 承载着酒店功能性和特殊政治身份的双重使命,同时,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数遍京城内的那些五星级饭点,像天京饭店一样能获得如此殊荣的……不敢说一家都没有,肯定超不过三指之数。 生活在国内,天天享受着安宁与平静的国人们,或许还不会觉得有多特别,但对于旅居于国外的同胞而言,拥有如此背景的天京饭店却是有着别样的意义……难得来京城一回,又恰好赶上了有空房的好时机,站在石小磊的立场上,怎么能错过机会,不来这边打个卡? 何况天京饭店就在东长安街上,从这里出发,漫步五分钟,即可抵达所有华国人发自于灵魂深处认同的祖国心脏…… 没错,无论是旧时的皇宫紫禁城,还是现在国庆阅兵的主楼天按门,又或者人抿达会堂、国家大剧院及其它历史文化景点,包括以繁华著称王府井商业街,离石小磊等人落脚的天京饭店都只有咫尺之遥,徒步可至。 就是离这一趟出行要去的目的地稍微有点远…… 青华大学位于四环的西北角上,从‘一环’东南角的天京饭店往过走,即便不绕道只走横平竖直的大路,差不多也得有个十七八公里。 少说半小时,要是运气不好,遇到了车流量较大的高峰期,在路上蹭它一个小时也是有可能的。 好在掏钱预定饭店的斯塔克。 有他之前那一句‘别怕花钱,一切都往最好弄’的话,这会儿接到石小磊的电话后,酒店派来的是一辆库里南……走在车流中,没有哪个头铁的敢胡乱加塞,再加上恰好错过了午间的高峰期,这一路走来,路上还是挺顺的。 一点半左右出发,两点过一点点,石小磊和逸仙便来到了位于圆明园隔壁的青华大学。 在西南门处完成了访客登记,拿到了临时的准入许可,按照地图导航上的指示,石小磊开着车,一路经过了青华附小、普吉院、新林院……到底还是不熟,稍微绕了点路之后,最终才找到了位于照澜院隔壁的胜因院。 不得不说,青华就是青华,就连给教职工住的家属院,名字都透着一股子书香雅致的味道。 “是这里了。”在路上停下车,看了一眼绿化带另一侧的小楼,石小磊转头又朝逸仙问了一句:“常老师家是多少号来着?” “7号楼2单元,四楼靠西侧的那一间。” 把脑袋凑到导航仪前,手指在屏幕上划拉两下,把当前地图扩大了几倍……发现通往7号楼的那条小路有点狭窄,担心车子开进去后没地方停又不好调头出来,于是,石小磊只好在马路另一侧找了个地方把车停好,做好了‘多费点儿力气’的心理准备。 幸好出来时留了个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