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歌>都市言情>修仙:我能在诸天轮回> 254、大礼仪之争仇人之子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54、大礼仪之争仇人之子(2 / 4)

就被孝昌帝身边的几个高猛宦官捂住嘴巴,扣押在了殿旁。

神色狼狈至极!「如之奈何?」

次辅王敏和礼部侍郎孟度见到这一幕,也被吓傻了。

他们没想到一直懦弱的孝昌帝,有了修士支持后,性格竟会发生这惊天逆转。

直接就将刀架在了桓师登的脖子上。桓师登一倒。

他们也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二人心急如焚。

一瞬间,他们想到了许多,譬如出宫回府后,即刻下令造反,或许还有一拼之力。

入宫之前,桓师登也担心这是一场鸿门宴,做了充分准备。

一旦宫中稍有变故。

桓氏一党就会立刻发动叛乱。

只是就在二人背后沁出冷汗,打湿官袍之时,孝昌帝又一次开口了。

像是看穿了他们的心思。

「王爱卿和孟爱卿不必担心,桓师登作乱,不代表两位也意图造反,与桓相一条心·····.」

孝昌帝扫了一眼王敏、孟度二人,嘴角露出笑容,「桓师登虽独断专行,意图篡位,但其麾下党羽,却不乏忠国之人。」

「若非如此,其家不过乡野之人,何以众贤汇聚其府,为其羽翼、爪牙?」

他简单几句话,就将这场从中枢到地方的叛乱危机,定下了基调,只是桓师登一人意图作乱,与桓氏一党无关。

「倒是聪颖······」

看到这里,徐行微微颔首,心里多了几分对孝昌帝的赞许。

桓师登执政十数年,党羽不可计数,若真的全部清算,恐怕要不了多久,就会举国动乱。

牵一发而动全身。

王朝中后期的弊政就会一一显现而出。

积重难返。

到时即使有他这个修士帮孝昌帝剪除造反势力,恐怕也抵挡不了「徐氏亡国」的大势所趋。

顶多延长社稷几十年。

更何况,他也不可能真的在这一件事上,耗费这么大的心力。

「陛下圣明,我等之所以在桓师登手下做事,是······是相忍为国····

「倘若桓相叛乱,我等必誓死以报社稷。」

礼部尚书孟度率先开口,跪地对孝昌帝行大礼,说道。接着,次辅王敏也照着礼部尚书孟度的话,说了一遍。「两位爱卿免礼。」

「桓师登失势,朝廷动

乱,还需两位爱卿尽力相帮,首辅之位,按照······次序,该由王爱卿接任··

孝昌帝笑道。「臣遵旨。」

闻言,次辅王敏顿时喜上眉梢,连忙躬身施礼,回道。

虽然这首辅之位,在他身上很可能之是个过度,但孝昌帝想要培养出适合接任首辅之位的官员,少说也得数年时间。

哪怕是个纸糊阁老······,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辅!

……

……

问罪,罢官,免职,提拔。

这一套流程,孝昌帝走的很顺,一点也不像是未亲政的皇帝,反倒像是个老油条。

「皇儿,桓相被罢免······」

「是应该的。」

「但能否给个体面,让他辞官回乡,在乡里养老。」

李太后看到桓师登被宦官压下了殿宇,神色一急,偏头看向孝昌帝,眼底透露出了几分的恳求之色。

一旦桓师登被处死。

那么,她这后党还能有几日的威风,就难以知晓了。

「太后,桓相之事,不过是小事,自有三法司会审。」「如今更重要的是我朝国运,奉陵是否迁坟······」

礼部尚书孟度见孝昌帝处境不妙,立即开口,用这个借口堵住了李太后的嘴。

「是极。「国运更重要。」

「皇嫂还是该议此事。

徐氏皇族几人,也开口帮了腔。

后党失势,对他们亦有利,在这一点上,他们和王敏、孟度这两个文官领袖的阵线是一样的。

「贫道时间有限,不会在凡俗久留,还望诸位拿出一个具体的章程,是迁坟还是不迁?」

徐行亦开口助阵道。

桓师登在凤溪国内是权相,但在他眼里,不过是一个随手可灭的凡夫俗子,并不会太过在意。

他自然不想将时间浪费在这些无谓的小事上。

议讨迁坟。

不过是他故意推进的一个「大礼议」之争。

借此从徐氏皇族中,挑选出一批孝心有嘉的皇子皇孙,跟随他一同前往东凰州北荒,另建国度······。

「孝昌帝,虽有明主之相,不过······我要的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帝王,而是合格的后代子孙······」

「帝王手腕于我不值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