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歌>历史军事>汉世祖> 第65章 制举进展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5章 制举进展(1 / 2)

河中的蠢蠢异动,事虽不小,却还不至于让朝廷紧张到过分地步。李守贞叛乱的消息还未传到,东京自上而下,一切如常,并且比起以往,更显秩序,朝政有条不紊。所谓,外松内紧。

刘承佑稳若泰山,照常理政。

“陛下,河南诸州,除濮、郓、邓、襄、安数州之外,地方军器作坊,已悉数裁撤,军器监已收各州能工巧匠四百余人备役,制备器料陆续输送入京,而今诸库储备,可供诸作坊署两月之用。”

耗费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对中原地区兵器作坊的处置,也算是有了些成效,进度已然算快。但从结果上看,都是中央辐射控制力度够强的州镇,以及似郑、汝、滑、兖、徐这等对朝廷较恭顺者,即便如此,也不是诏下即俯首听命。再加上王章一向以来粗暴强硬的执行手段,几乎可以肯定,地方上对此事怨气不小。

“传诏,重申朝廷行此事的初衷与态度,晓谕各州,可改军器坊制民器。如有工匠遣散者,官府当适当作补偿!”略作思量,刘承佑吩咐道。

“是!”王章应道。

从其表情可知,对此并不是特别上心,抑或是知道可能的结果。哪怕经此整治,地方私制军器,又哪里真正能禁得掉,若有心,继续偷偷地制作便是。只有朝廷权威严树,逐步施重手整饬,才会有效果。而此前王章赞同刘承佑的“罢兵”的想法,也是看见了好处,而今,工匠有了,又收获了大量的铁、锡、皮料等制作物料,他也就满足了。

对于这些,刘承佑不知道吗?当然也是审思过的,就如同刘承佑所施其他政策的考虑一般,先逐步施理执行,把制度定下,以后,这便是秋后算账的依据。

“对其余方镇,暂停此务!”刘承佑又说。

“是!”王章再应下。也清楚,接下来,朝廷要全力着手应付河中,就暂时不在这等小节上去“撩拨”地方了。

“另外,军中所用弩、甲、刀、枪等武器,种类繁多,制式不一,臣议着手整顿,根据禁军实用武器情况,进行制式专造,废除杂制军械!”王章又禀。

这是整合节约资源,提高效率的做法,对军队训练、后勤等方面也有裨益。此议深合刘承佑之心,念头只稍微一转,便同意了。

王章退下后,没一会儿,赵上交与陶谷二人受召而来,联袂入殿,哪怕在刘承佑面前,也能察觉到二者之间的不协,一种暗中较劲的感觉。尤其是陶谷,原本按照他的预料,又凭着与刘承佑的关系,知制举的差事算是稳稳的,结果,赵上交不开眼,竟然也上奏条陈,还提出了一条被他忽视的“糊名考校”。

“制举之事,筹备得如何了?”没有管陶、赵二者之间的那点不对劲,刘承佑直接问道,他只要事情办妥即可。

“启禀陛下,已按照条制筹备得当,贡院整理修葺,考官业已甄选完毕,皆三馆及翰林,护考官兵由禁军选派,考校条制流程已宣告来京应考之人......”赵上交如数家珍般道来,一副干练的表现。

话落,陶谷也紧跟着说:“陛下,前番所列条制规程,多参考唐制,然经臣等商议执行,犹嫌冗杂,陛下重开制举,欲求急用之才,故此番制举,臣等筹措,力从简练,以求实效,为朝廷选材举贤。”

显然,陶谷是深知刘承佑的喜好,晓得他对朝中许多冗虚之事很不满意,故说话奏事有意无意地附和着刘承佑的脾性。而闻其言,刘承佑果然满意地点了下头:“不错。”

“到尚书省报备登记的应考者,有多少人?”刘承佑看着赵上交问。

说起此事,赵上交脸上浮现出一抹尴尬,声音放低,垂首答道:“考校诸科,共一百八十九人。其中半数之上为进士科,明经科次之......”

“这么少!”刘承佑是真惊讶了,带着点不解的怒气。

讲道理,此次制举,准备了这么久,不说万众云集,也不该如此凄清吧。天子亲自下诏开制举,应试者竟寥然至此。

这个时候,陶谷出声了,说道:“陛下,依例,应试的读书人,需在地方参加解试,考核合格,取得官府解书之后,报送尚书,再与省试。然前因战乱之故,地方解举废弛,取得解书者本就不多,故民间许多有才者,并无资格与试。”

“臣以国家重启选材,可适当放宽条件,然为赵知举所拒绝。”陶谷斜了赵上交一眼,开始当面给他上眼药了。

闻言,刘承佑口风果变严厉:“朕渴求人才而开制举,属恩科,非常制,选拔为何仍囿于窠臼之中。非常之时,自有非常之制,岂能使天下人才,受限于一封解书之中?当放开限制!”

听刘承佑这么一说,赵上交立刻答道:“陛下,国家选材,本当层层选拔,纵制举,亦当有其规矩,岂能任意胡为?若无限制,恐有滥竽充数之辈,混杂其间。”

闻赵上交的回答,刘承佑还没反应,陶谷嘴角却是一勾,拱手道:“陛下,臣闻地方多有官员肆意妄为,收受贿赂,得不亲试而得解者。这些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