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5年12月2日,龙目岛(印尼巴厘岛东侧),马塔兰。
“俺们给这个土邦卖些刀剑长矛,于荷兰人而言,是不是就有些越界了?”
一艘三桅武装运输船静静的停泊在马塔兰王国(非爪哇岛上的马打兰王国)的港口边,数十名土人在几个码头官员的驱使下,奋力地将船上的货物一一搬运下来,然后凌乱地摆放在码头空地上,这一幕让船上的水手看了,不禁连连摇头。这土人干活,就是太粗糙。
这艘三桅武装运输船若不是桅杆上高高飘扬着一面齐国的红色旭日黄龙旗,很容易让人误认为是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旗下的商船。
这艘三百吨的三桅武装运输船,长度约三十米,整个外形构造,几乎与荷兰人在欧洲和东印度群岛日常使用的三桅运输船一模一样。
当然,这艘三桅武装运输船也不是齐国人俘获的东印度公司商船,不折不扣地汉洲建业造船场出产,不过其技术来源,自然是荷兰人的。
三年前,曾经的东印度公司高级商务参赞路德维德先生派遣他的管家随着新任巴达维亚总督来到远东地区,并借着与汉洲和平谈判的时机,来到建业城与汉洲人做了一笔非常“有价值意义”的商品买卖,将许多荷兰本土若干造船技术连同二十多名船匠,一起卖给了汉洲。
三桅战船是荷兰人在十七世纪时所开发出来的船只,吃水浅且载货量大,更重要的是,整条船仅需要少数的水手便能操控,对于极度缺乏人力,尤其是水手的汉洲而言,简直是专门给他们量身定制的船型。
目前,这种三桅战船在汉洲已经陆续建造了八艘,主要执行中短程距离的货物运输任务,往来汉洲东、西部地区和附近南洋岛屿。至于威远造船场建造两百吨以下的中小型桨帆船,则基本上用于近海和一些距离较短海上运输。
随着汉洲造船工业的发展,困扰齐国十年来的船只数量不足的短板,早已不复存在。若是建业和威远两个造船场开足马力建造生产,每年至少可增加四五条以上的大船,增加运力不下三千吨。但是,船只是不缺了,可用于补充的水手,却一直都存在不少缺口。
可以说,海上跑船的水手,有很大部分都是没有什么远洋航行经验的雏鸟,有的甚至在近海只经历了半年以上的捕鱼,便会被水师和各个运输商社给急切地征召到所属舰船上面来,去填补船上的各个空缺岗位。
而这艘隶属于汉洲总商社旗下的三桅武装运输船,除了几个关键岗位是数年操船经验的老手外,其余的水手均为上船不到一年的新手。若是在海上遇到了海盗,或者某个敌对势力的截杀,恐怕连扯帆逃跑的能力都没有。
不过,此地距离帝汶岛较近,周边势力除了荷兰人稍有威胁外,附近的土邦王国那些小舢板自然不会对这艘三桅武装运输船造成威胁,安全方面倒是无虞。
龙目岛十几年前还是属于西边的拉兰图卡素丹王国的领地,但是八年前,被望加锡的戈瓦素丹王国占领,纳入其势力范围。而到了1640年,西边的巴厘人夺占该岛,并在岛上先后建立了四个王国。其中之一就是以马塔兰周边领地的马塔兰王国。
因为在年初,齐国与荷兰东印度公司就霍伦堡的存在,发生过一段紧张对峙,以至于造成了汉洲本土大量工业制成品积压于港口和工厂之中,对齐国的经济形成一定的冲击。为此,齐国商贸部和其控制下的几个商社,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分销网络,开拓属于自己的独立市场,逐步减少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商业网络渠道。
虽然这座岛上的统治者由原先的戈瓦人变成了巴厘人,但戈瓦人的影响力还是有的。年初与望加锡的戈瓦素丹王国建立直接联系后,通过他们的关系,汉洲总商社成功地进入了马塔兰王国市场,并借此,将商业触角深入到整个岛屿上。
在上一次交易完成后,马塔兰素丹王国便要求汉洲人能提供一些刀剑长矛等武器,用于镇压国中萨萨克人的反抗。考虑到商业贸易的维持,那么对于客人的需求,自然要极力满足。虽然当初与荷兰人有约定,不得向东印度群岛流入各种军事物资装备,以免影响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殖民行动。
但这个约定,齐国几乎都没怎么认真执行过,要么是通过望加锡的葡萄牙人,要么是通过帝汶岛上的威哈利王国,对周边岛屿的土邦王国输入了大量的武器。不过,为了避免过分刺激荷兰人,一些火炮和火枪输入,还是稍稍进行了一些控制。
“只要没被荷兰人抓个现行,我们都不算越界。”一名随船而来的汉洲总商社主事笑着说道:“南洋岛屿千千万万,土人邦国和部落不下几百个,荷兰人如何管得过来?”
“那倒是!”汉运2号运输船的船长袁呈祥附和道:“以后待我们齐国实力强大起来,南洋这么多岛屿,迟早要跟荷兰人重新划分一下,不能都便宜给了红毛鬼!”
“哎呀,这土人赶了这么多黄牛过来,是打算拿这个抵付货款吗?”附近一个水手指着码头,惊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