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教科文组织第3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顺利通过审议,这意味着西湖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了世界级遗产。】
“极为清晰地展现了中国景观的美学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园林设计影响深远。”
读着天幕上给出的评语,杭州人民挺起了自己的胸膛。
骄傲,我们的西湖,是世界级遗产!我们的西湖,是第一景点!
哦,你们没有吧。
【西湖明珠从天降,龙飞凤舞到钱塘。西湖历史悠久,从形成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而这颗明珠能够历经风雨,终以其璀璨迷人的光芒闪耀世界遗产之列,与两千年来人们从不间断对西湖的保护、疏浚、治理是分不开的。】
【时至今日,现在的我们其实很难想象,如此秀美的西湖也曾是惊涛拍岸的海湾。】
()?()
天幕上只见汪洋一片,虽有群山环绕,但明显是海湾的模样。()?()
————
▅想看酸甜可口砂糖橘的《开局盘点背诵天团[历史视频]》吗?请记住[头.文]的[()]▅『来[头.文]..』()?()
“沧海桑田……”
自然之伟力,无论见过多少次,都觉得惊心动魄。
无数人眼睛一动不动地地看着这一幕,似乎要把这景象长长久久地刻画在脑子里,生怕自己会忘记。
【杭州这地方,和苏轼,和苏轼喜欢的白居易都有缘。当年,杭州由于地处江海之间,水味咸苦,居民不多.唐代刺史李泌才开始引用西湖的水作成六个井,人民的饮水充足,这地方才日渐富裕,但也不是特别出名。】
大唐
“和扬州相比,杭州名声确实不显。”
李世民认证,南方那边的经济扛把子,首推那还得是扬州。有大运河在,其他城市都只能是扬州的陪衬罢了。
【若论杭州什么时候真正富起来,那真离不了白居易。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间不长,也就三年而已。但在这不算长的时间里,他却为杭州做了多件大事,对杭州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最重要的,当属白居易对西湖的治理。】
【但是他一来,就发现西湖的状态很不好,干旱天气,湖水浅浅,不够灌溉。暴雨天气,湖水泛滥,不能积蓄。以至于杭州百姓只能“望湖兴叹”。这么大一个湖泊,笑死,根本利用不上。当地的老百姓守着宝山,却日子过的紧巴巴。】
可不是嘛,他都看不下去了。
此时,在杭州的白居易捋了捋自己的胡子,一脸唏嘘。
他,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子,虽说是贬官,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也可以说是来杭州休闲一下的。结果到杭州定睛一看……
哎,逃不过,躲不开,自己果然是个劳苦命。
【于是针对这一问题,白居易疏通西湖,在西湖东北岸一带筑成大堤,又引水入运河,再由运河取水灌溉农田,这举措不仅能有效地蓄水泄洪,还由此得以灌溉广达千顷的农田。于是杭州这日子,是过得越来越滋润了。】
【这个筑堤蓄湖的工程在白居易离任前的两个月得以竣工,但是它的效用却让当地人得到了实打实的实惠。他们感念白居易修建的西湖大堤的功绩,将其称为“白公堤”,他的美名口口相传,也传到了苏轼的耳朵里。】
“白公堤……”
能让人们自发地把自己的名姓安在大堤上,我这官当得真不错。
白居易嘴上不说,心里已经美上了。
一会儿就写信给微之炫耀一波,他心下暗自打算。
也是遗憾,如果唐朝有绿色软件,那白居易可就不用这么费时费力地写信了,直接朋友圈见。
【元祐四年,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西湖有幸又迎来了另一位让后人自豪不已的地方宫——苏轼苏东坡,论起他在杭州历史上的地位,也是只有唐代的白居易可以与之相媲美。】
“嗯……不
()?()
愧是我。”
苏轼得意。
“嗯……不愧是苏东坡。”
苏轼是哪儿的,是我们大宋的。
大宋子民也得意。
但得意不过三秒。
【西湖虽好,但也是需要人不断治理的。自唐代以来西湖,每年都有疏通,所以湖水还够用,但是到了宋代,由于围湖造田,西湖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水旱交替,六井废了,运河也开始堵塞了,唐朝前人的努力几乎要功亏一篑。】
莽撞了莽撞了。
大宋众人当即选择低调做人,偃旗息鼓。
【于是“崶台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疏”。西湖里长满水草,湖水逐渐干涸,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这场面,苏轼看在眼里,痛在心里。要知道,这不是苏轼第一次到杭州,1071年,苏轼到杭州做通判,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