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很简单,就是准备一部分资金,大约在两千万美元左右,进行和里森相反的操作。
如果输了,那这两千万就算是打了水漂,给里森锦上添花;可要是赢了,那就是以小博大,里森所承担的那些风险,将全部转化为安盛的收益。
看到里森现在的风险如此巨大,李老三终于同意了周至博这一把,不过只同意周至用自己的一部分“零钱”来干这事儿,算是安盛基金“代客操作”,不会影响到基金的信誉和收益。
前期准备工作到位之后,日经指数却一直在缓慢上涨,渐渐开始逼近周至的爆仓点,哪怕当时周至正在努力考试,也经常受到李老三的骚扰,意思是问他需不需要止损。
周至干脆直接又追加了三千万,告诉李老三不许再骚扰自己。
1月18日,神户大地震,其后数日,日经指数开始了疯狂下跌。
里森一方面遭受了更大的损失,为了弥补损失,开购买更庞大数量的日经指数期货合约,避免爆仓,希望日经指数会迅速涨回到理想的价格范围。
到了1月30日,里森开始用每天从英伦获得的一千万英镑疯狂买入日经指数期货,并卖空岛国政府债券。
2月10日,里森创造了坡国期货交易史上创纪录的数量,已握有55000份日经期货及2万份岛国政府债券合约。
然而只要指数在跌,这些挽救措施,就注定是徒劳的,而交易数量越大,损失就越大。
与之相反,周至的账户却进入了疯狂吸金阶段,在授权李老三后,李老三开始用在期货市场上获得的指数下跌收益去购入岛国政府债券,进一步提高其价格。
只要股指持续在跌,这就是一个良性的循环,之前被里森吸走的血,现在以十数倍的速度重新流了回来。
1995年2月23日,在巴林期货的最后一日,里森对影响市场走向的努力彻底失败。日经股价收盘降到17885点,而里森的日经期货多头风险部位已达6万余份合约;其岛国政府债券在价格一路上扬之际,其空头风险部位亦已达26000份合约。里森为巴林所带来的损失,在巴林的高级主管仍做着次日分红的美梦时,终于达到了八亿六千万英镑的高点,而此时巴林银行全部的股份资金,却只有四亿七千万英镑!
人算不如天算,那场一个月前带走了数千人生命的关西大地震,在一个半月后,终结了全世界最老牌的巴林银行的生命。
二月二十五日,英伦中央银行宣布巴林银行不得继续从事交易活动并将申请资产清理。有着二百三十多年历史,且名声显赫的巴林银行,破产倒闭。
其实准确地说起来,周至的反向操作同样是一场豪赌,只不过与里森的区别,只是一个输得起,一个输不起而已。
3月2日,警方将里森拘捕,这个“天才”用一亿多英镑的合约,给巴林银行造成了八亿六千万英镑的损失,杠杆放大效应近八倍。
周至同样差不多,不过因为方向相反,所以从五千万美元变成了小四亿美元,扣出给李老三的“劳务费”后,也还有三亿多。
然而这还仅仅是开始,巴林银行集团破产的消息震动了国际金融市场,立即在亚洲、欧洲和美洲地区的金融界引起一连串强烈的波动。东京股市英镑兑马克的汇率跌至近两年最低点,伦敦股市也出现暴跌,道·琼斯指数直接下降了二十九个百分点。
而这些情况,早就在关西大地震后便开始疯狂进账的安盛基金的预判当中,相当于安盛提前了一个月预见了这接下来两个月的国际金融市场走势。
到了这里还需要周至指点的话,李老三就不配被称为港岛金融小王子了,在里森爆仓已成定局之季,安盛基金全线出击,在全球金融市场上狠秀了一番短线操作。
相比之前周至在科技股决策上许多天马行空的买入选择,这次的巴林银行倒闭事件,在李老三的眼里却是可以接受的,除了周至自己,所有人都觉得他是在里森的操作当中发现了草蛇灰线,然后让情报司重新分析,最终提前掌握了巴林银行系统危机的全貌,进而大胆反向操作的。
本来只是想要在日经指数稍微大一点的波动中兴风作浪一下,在短期下跌中赚点小钱的,却不料刚好赶上了大地震,一下子将指数打压到了谷底,于是这一波就赚得实在有点大了。
在外人眼里,这是半为人力,半为天意,但是至少情节逻辑是合理的。
而就在所有人都在全球股市大跌的波动中胆战心惊的时候,周至又拿着自己刚刚赚到的三亿多美元,反手加入了做多的行列,对于之前自己一直看好的那些科技股,在这波近百分之三十的大跌中加仓。
这一次的逻辑就更简单,巴林银行危机爆发之前,市场只是处于牛市抬头的初步阶段,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要是没有地震这一突发事件,其实里森对市场做出的判断是正确的。
他的错误只是过度乐观地估计了这种判断,忽略了可能突如其来的风险,为了将利益最大化,过度降低了自己操作的抗风险能力,明显就是本着赌徒的心态,想要“富贵险种求”,最终才遭遇惨败。
但是他的失败,或者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