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耿乐说:“好吧。我可以抽时间帮点忙。我这边的事情也很多,时间有限,我就不参加你们的项目了。但是,我会尽量抽出时间去支持你们堪称伟大的研究项目!” 赵光胜非常高兴。“你现在有没有时间?咱们先过去看看情况?” “好。” 耿乐便跟赵光胜去了京都大学生物学院博士后工作站的生物实验室。 这里,到处都是瓶瓶罐罐,各种花花绿绿的试剂,各种型号的显微镜。 赵光胜给他引见了几个项目组成员,接着继续介绍这个项目的详细情况。 耿乐一看,这些试验确实非常麻烦。要从有生理活性的受体和供体剥离出一个一个的单个细胞。要用高级显微镜观察细胞内部,确认哪些是可能引发免疫反应的蛋白或别的什么,一个个剥离出来。 然后,将剥离出来的蛋白什么的,一个个送入另一种细胞中的特定位置,进行细胞培养。 制作出来几百个细胞,也不一定有几个活下来。细胞活下来以后,才能进行进行免疫试验。这是个很费力很耗时很细致,成功率很低的活。 赵光胜说:“我们都麻木了。就是每天都做,做好了进行培养。然后就等结果。希望能成活几个细胞,以便展开下一步试验。 够麻烦是吧?那也比他们搞农作物杂交试验的项目强吧。他们一等就是一年。今年操作,明年看结果。中间只能干等着。唉,搞研究就是个枯燥耗时间的事儿。没办法。” 并不需要耿乐做所有的活,他们把其他的预备工作先做好,主要是让耿乐把蛋白片段等送入受体细胞的特定位置。 送入多长的蛋白片段合适,这要一点一点的尝试。 受体细胞培养不成活,难以确定是操作错误,灭掉了细胞活力,还是送入的蛋白片段与受体细胞不匹配导致受体细胞的死亡。 这要靠反复的规范试验和仔细比较来确定。 细胞培养成活也不是就行了。必须是送入的蛋白片段正好能使受体免疫系统识别不出供体细胞,不启动免疫攻击,而且,植入的蛋白片段不能对受体细胞的功能产生有害影响才行。 这要靠无数次的尝试才行。其过程非常繁琐。 在赵光胜的指挥下,耿乐先试做了一下。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他做了二十个,而且看起来成品的质量很好。 赵光胜他们,一个人一天也做不了二十个。这一下小试身手,让赵光胜他们大为振奋。此人果然名不虚传! 这些显微镜都带有视频监控功能,可以录视频。耿乐走后,赵光胜把耿乐往细胞中植入蛋白片段的细节都记录下来了,让项目组成员观看。 他们看到,耿乐的操作非常迅速,一出手,受体细胞立即就被固定。 实验中固定一个微小的细胞并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专门的操作工具,选择两到三个点进行吸附。 吸附力过大,细胞壁破碎,这个细胞就报废了。吸附力不足,操作时一用力,细胞就失控了。多摆弄几下,这个细胞也可能失去活性。 但是,耿乐固定细胞就像是直接用手指捏住一般,根本没怎么吸附调节,细胞就被固定住了。 固定了受体细胞,然后要用探针头吸附蛋白片段,这也是个极为精细的技术活。但耿乐初次接触,简直就像经验丰富的老手一样,可以说是手到擒来,没有任何停顿和试探。 最让他们惊奇的是,视频中,耿乐每次植入蛋白,几乎都是一次成功。 他操控的探针几乎没有任何抖动,直接在受体细胞壁上一点,探针头都不进入细胞壁的情况下,就把蛋白片段注入到细胞内。这样就保证了最小幅度地伤害细胞壁。 最让人震惊的是,那些蛋白片段进入细胞壁之后,就像活的会游走一般,一个一个的都慢慢蠕动到了目标位置! 其他人不知,赵光胜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耿乐肯定是动用了真气啊!他知道是知道,但是他做不到。 其他不说,可以肯定的是,这批样本的成活率将会大大地提高。至于成活后是否能成功规避免疫反应,那不是耿乐的事情,而是他们选择的蛋白片段是否合适的事情。 耿乐回去后,大致查询了一下赵光胜的情况。这个赵光胜在硕士和博士阶段就发表了三十多篇论文,其中六篇论文获得了较大的国际影响。 他现在主持的项目是国家重点研究项目。赵光胜是国内生物基因研究界公认的“天才”。 一周以后,赵光胜给耿乐报告说,上一批二十个样品,目前的结果是成活了三个。这可了不得!以前他们做二百个,也不一定成活三个。耿乐揣测,成活的三个应该是他最后注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