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每年四月二十七日被定为世界貘日。”
“虽然听上去令人有些忍俊不禁,但却为人们了解这种动物,保护雨林生态以及思考具体的保育行动增加了支持和帮助。”
“真心希望“世界貘日”能够成为持续关爱这种奇妙动物和为其生存想出解决之法的有效方式之一。”
“而不是在某一天,宣告貘已经在地球上消失。”
江南讲完了貘。
由于这种奇特动物在我国并没有,只能在动物园可以看到,因此,江南讲的很是详细。
从古代讲到了现在,从书籍讲到了传说,只为直播间的观众们对其有个深刻的了解。
“讲的真好!”
“全都是知识点啊!”
“我已经用小本本记下来了,说不定以后写作文的时候可以用到!”
“最后一种是什么?”
“岛主快讲快讲!”
直播间的观众们有些迫不及待。
那急不可耐的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几十年没有见过女人的光棍呢。
“第十种,犰狳!”
江南很会满足观众,几乎没有停歇,直接就脱口而出。
“犰狳共有九属二十一种,其中有一属一种已经灭绝。”
“动物学家根据它的鳞片环带数目多少,把这个庞大的动物家族分成如下几类:裸尾犰狳属、圆头倭犰狳属、披毛犰狳属、倭犰狳属、小犰狳属、大犰狳属、三绊犰狳属、六绊犰狳属、九绊犰狳属。”
“乍一看,犰狳就像是古代穿着盔甲的将军。”
“它们全身披挂,坚甲护身,可以达到御敌自卫的目的,因而又有人称其为铠甲鼠。”
“犰狳身上的鳞片是由许多细小的骨片构成,每个骨片上长着一层角质的鳞甲,这就成为它抵御敌人的防护壳。”
“有的犰狳凭借自己坚硬的骨甲,把身体紧紧地蜷缩起来,形成一个球形的铁甲团球,以保护易受伤害的四肢和腹部。”
“如此一来,连大食肉兽也别想伤害它一根毫毛。”
“它们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有齿咬不破,用拳打不疼,用脚踢不伤的家伙。”
“而犰狳结构上最明显的特点是有关节的甲。”
“这种由骨质组成的鳞甲上还覆有角质表皮。”
“体上鳞甲形成各种式样,但通常是一个头盾及一系列颈部和身体大部分的保护盾板。”
“在腹部和四肢盾板之间,柔软的皮肤上还有稀疏的毛。”
江南简单的描述了一下犰狳的外观。
因为这种动物同样不是生活在我们华夏的,直播间的观众们还是没有见过。
光听江南科普,有些构图能力不是很好的观众,可能还想象不到犰狳的样子。
可是当看到照片以后,顿时精神起来。
“我滴乖乖,这玩意怎么长得这么像穿山甲?”
“莫非和穿山甲是亲戚?”
“我好像在游戏《方舟:生存进化》中看到过这种动物!”
“难不成你所说的是星尾兽?”
“我想起来了,星尾兽一样浑身坚硬,而且可以把自己卷起来,只不过人家的尾巴是个巨大的锤子,而这玩意并没有!”
“貌似《山海经》中就有关于犰狳的记载吧?”
直播间的观众们随意的议论着。
有的聊游戏,有的聊书籍,有的则大胆猜想。
江南一一解答道:
“虽然犰狳与穿山甲长得很像,但是他们并不是亲戚。”
“准确的说,食蚁兽、树懒和犰狳才是亲属关系。”
“而《山海经》中还真的有关于犰狳的记载。”
“在《东山经·余峨之山》一文中写到:有兽焉,其状如菟而鸟喙,鸱目蛇尾,见人则眠,名曰犰狳,其鸣自叫,见则螽蝗为败。”
“意思是说葛山之首往南三百八十里,是余峨山,山上多梓木、楠木,山下多荆棘、枸杞。”
“山中有一种凶兽,名叫犰狳。”
“外形像是兔子,但却长着鸟的嘴、猫头鹰的眼睛和蛇的尾巴,一见到人就假睡装死,叫起来的声音像在呼唤自己。”
“凡是它出现的地方必定蝗虫遍野,颗粒无收,最终田园荒芜。”
“另外,在《广韵》中也有记载。”
“犰狳兽似鱼,蛇尾,豖目,见人则佯死。”
“上面的两种说法,都和现实中的犰狳很相似。”
“我们不知道《山海经》的创作者是否见过犰狳,但是其中说的“犰狳”这种动物的形状和习性确实和美洲的“犰狳”十分相似。”
“也正因如此,在后来我国的翻译者们就就将美洲的这种小型披甲动物称作了犰狳。”
“距今为止,犰狳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大约六千万年。”
“它们的古老程度堪比恐龙。”
“在玻利维亚和秘鲁,犰狳的骨质外売被制作成一种模仿西班牙吉他的曼陀铃琴,有十根弦,通常用来弹奏A小调乐曲,听起来悲伤而高贵。”
“在国外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萧条时期,人们就通过吃烤熟的犰狳来填饱饥肠辘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