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的。
难道这小子真的无师自通?
思来想去,李昌林开口道:“小雨,你把刚才那几个字的照片发给我,我让其他人观摩观摩、评价一下。”
“你不会是想让杨爷爷看看吧?”
李思雨想都没想就开口问道。
说话间,已经将照片发给了李昌林。
李昌林赶忙拿起自己的手机,点开微信,并将照片转发出去。
虽然他平日里沉迷于写字画画,无法接受手机中的各种新鲜事物,但是微信玩的还是很精通的。
毕竟这年头不管是什么,都要用到微信。
哪怕是一些村里的老人都把微信玩的炉火纯青,时不时的开个视频什么的。
李昌林转发的人正是李思雨口中的杨爷爷。
而爷爷原名杨相思。
他可是华夏雕刻工艺的第一人。
不管是木头,还是石头,亦或是各种玉石,都可以被他拿来雕刻。
甚至这几年实在闲得无聊,他开始对豆腐、鸡蛋、铅笔芯等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东西进行雕刻。
这些东西都很容易碎掉,尤其是铅笔芯还很小很小,雕刻难度可想而知。
现如今的他跟李昌林一样,在各自的领域都属于德高望重的领头羊,且还桃李满天下。
只可惜与写字画画不同,雕刻的难度更大,从而导致杨相思的徒弟虽然很多,但都将他的本领全部学走。
毕竟雕刻太考验耐心了,还需要消耗大把的精力和时间,现在的年轻人有太浮躁,根本坚持不下来。
有的学会了石雕,有的学会了木雕,有的学会了玉雕,大多只学会了一种。
就像菩提老祖一样,他的徒弟有很多很多,可每个人只是学习了一种或者几种,很少有将他本领全部学走的。
可即便只是学会了这一种,可靠着精湛的手艺和师傅的威望,依旧让他们在行业里有着不小的地位。
此时此刻,杨相思正在观摩一幅木雕作品。
雕刻的内容也是字。
而且还是王羲之的《姨母帖》。
由于年代久远,《姨母帖》的真品已经失传,不过唐代的临摹品已经收藏在辽宁的博物馆。
《姨母帖》共六行,四十二字,内容为: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顷遘姨母哀,哀痛摧剥,情不自胜,奈何奈何!因反惨塞,不次。王羲之顿首顿首。
字间多断、顿挫,除“奈何”两字上下牵连,其余都字字独立。
笔画凝重、朴拙,其“哀痛摧剥,情不自胜”的心绪直露无遗。
雕刻这幅作品的市杨相思最得意的木雕徒弟,没有之一。
听说已经有香港富商看中了这幅作品,出价二百万。
徒弟并不是不想卖,只是想要先送到师傅这里来,让其先观摩一番,看看有什么不足之处,也好尽快修缮一下。
毕竟一旦卖出去,可就再也没有机会修缮了。
而若是发现了问题,自己丢脸也就算了,师傅的面子也得搭进去。
贩卖之前,送给师傅观摩,这是个明智之举。
“李昌林这老小子给我发了什么,不会又想要约我吃饭吧!”
听到手机动静后,杨相思拿起了手机,看着微信闪烁的信息,果断点开。
刚一点开,他就愣住了。
由于刚刚在自言自语,导致嘴巴都没来得及合上。
“这字……”
杨相思眼睛圆瞪的看了足足两分钟,这才缓缓开口道:“好!太好了!!!”
由于大脑有些短路,一时间他竟然不知道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
甚至觉得任何优美的词语来形容,都显得黯淡无光。
“看似平平无奇,普普通通,可是一笔一划却雕刻的这么自然流畅。”
“在雕刻期间,他绝对停顿修缮,而是一步到位的完成了这幅作品。”
“还有这简简单单的三个字竟然有王羲之的风格,可又少了王羲之的几分狂草,添加了些许自己的风格。”
终于,看的入神的杨相思做出评价。
虽然只说了短短的几句,但足以看出他是货真价实的雕刻大师,他也真的懂得这方面的知识,并非网络上那些所谓的专家可以比拟的。
他说的一点儿也没有错,江南在雕刻着“算个鸟”三个字的时候,并没有任何的停顿,而是一笔一划直接雕刻到位。
主打的就是一个流畅自然。
这一点,倒是与王羲之的风格挺像。
要知道,在雕刻中可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里雕刻的太细,那里又雕刻的太粗糙,根本避免不了修修改改。
可江南却不会这般繁琐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