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经改革开放好多年了,但有些老规矩,却依然保留下来。
在曲阳县大部分地区,还是有着男女不同席的习俗。
特别是有宴席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男同志喝酒一桌,女同志不喝酒一桌。
如果有男同志不喝酒,也会被撵到女同志这边来。
但平时家里宴客,就没有这么多规矩。
都是一大家子热热闹闹的坐一起吃饭。
而李桂香之所以会这样,全都是被梁小翠给摧残的。
梁小翠受孟奶奶压迫那么多年,终于等到新媳妇进门,可不得好好摆一摆当婆婆的面。..
梁小翠折腾李桂香好多年,一直到李桂香娘家那边托关系,把她弄到纺织厂上班,她的悲惨生活这才结束。
只是被梁小翠折腾了这么多年,有些生活习俗已经深入骨髓,这才有了今天她不跟孟海生同桌吃午饭的事。
略有些局促的李桂香,看了一眼孟锦城。
“赶紧坐下吃饭,都是自己家兄弟,不用这么讲究。”
在众人的一再邀请下李桂香终于坐下,跟着大家一起吃午饭。
闲聊的时候,孟海生又问起关于孟坤和孟青青上小学的事。
“大嫂,我如果在纺织厂这边办个小托班,帮大家接放学的孩子,你感觉可行吗?”
李桂香没想到孟海生会主动问她。
“你说的小托班,是跟幼儿园一样吗?”
“差不多,不过我这个只接收小学生。”
“纺织厂这边的双职工家庭应该有很多,大家上班都忙,没时间接孩子。”
“我这个小托班有老师专门帮忙接学生,还可以看着小学生写作业。”
“家长下班之后,不用着急去接孩子,回家先做饭,等家长做完饭,去小托班接孩子回家,直接吃饭也不用再看着孩子写作业。”
当下不管是县里还是村里,小学生放学近的基本都自己走回家,稍微远点的才会父母去接。
孟海生开这个小托班,风险还是非常高的。
“如果你真办这样的小托班,我立马把小坤和青青接回县里上小学。”
李桂香比谁都清楚,梁小翠带两个孩子肯定是带不好的。
可是如果两个孩子都接回县里,她上三班倒的班,想要带两个孩子根本就忙不过来。
如果有了小托班,就给她一个缓冲的时间。
哪怕是上中班,她没时间照顾孩子,孟锦城也可以下班之后去小托班接两人。
“大嫂纺织厂这边,全都是三班倒吗?”
“何止是纺织厂,机械厂那边如果遇上比较大的单,也会三班倒,机器24小时转。”
孟海生心中窃喜,如此他的风险会降低很多,上三班倒的双职工家庭,接送孩子怕是他们最大心病。
遇上两个人都上中班,孩子只能单独在家。
孟海生估算了一下,纺织厂和机械厂总共有二三十个孩子报名,他这小托班就能办起来。
如果再让孟萱,开个数学语文的补习班,说不定赚的钱更多。
孟海生把想法说给大家听,听取大家的意见。
“海生,你弄这小托班一个孩子一个月收多少钱,如果太多我怕大家接受不了,太少你这又租房子,又买桌椅的,可别亏钱。”
“刚开始都比较便宜,按照一个人一个月三块钱收。”
“那还行,虽然我家两个孩子每个月要多支出6块钱,但只要让孩子在身边,咬咬牙我也舍得。”
孟海生听李桂香如此说信心倍增。
前世孟海生见识过不少,各种补习班小托班赚钱的例子。
如果他能把托班和补习班做大,想要赚钱肯定也不是难事。
“大哥,那租房子的事我就交给你了,我对这一片也不是很熟,只能让你帮我上上心了。”
“行,这几天我就给你信。”
孟锦城心中也是极为希望,两个孩子回县里上学,他对此事非常积极。
下午下班之后,他就骑着自行车在周围转悠,想要赶紧让孟海生把小托班办起来。
另外一边孟海生回家之后,立马就去孟爷爷家找他小姑孟萱说办小托班的事儿。
他一条腿刚迈进院子里,还没说话呢,只听屋里传来梁小翠的尖叫声。
“孟萱,你说这多好的亲事啊,你怎么就不答应。”
“你表姑又不是别人,难道还能害了你不成。”
“人家男方在安新市很有几分本事,好像还是个什么小官,你嫁过去直接就是官夫人,这样的好事别人想要都要不来。”
“大嫂你这么喜欢,那你嫁过去好了。”
孟萱的声音里已经带着哭腔。
“你怎么这样说话,我这还不是为了你好。”
“那男的已经30多了,离过婚还带着个孩子,我嫁过去就是给人当后妈,我才不愿意。”
听着屋里的对话声,孟海生想起他小姑,好像就是这两年开始相亲的。
最后她没经受住远房表姑的劝说,真的嫁去了安信市。
她丈夫比她大10多岁,刚开始几年日子也是过的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