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是想通过嫁娶贪了刘家手里的地。
所以连孙老太都知道那是“火坑”,很是看不惯那种逼人二婚的媒婆,好不容易守寡能做回主了,又被催逼再找个还不如第一个的,算什么
祝翾就忍不住说“非得第二回嫁人才能做主头回就不能做主”
孙老太瞥了她一眼,祝翾闭嘴了,怪自己沉不住气说出来了。
随着年纪的增长,她渐渐学会了伪装自己一些想法,只默默地观察身边人的言行看法,不再随意评价。
因为她知道自己改变不了别人的想法,自己过早展现不同了,反而不妙,刚刚一时得意忘形倒是露了痕迹。
祝翾也渐渐知道自己所思所想在别人眼里有多异想天开,也知道自己坚定选的那条路真正走下去得付出如何的代价与辛苦。
春收结束,祝明闲下来了,趁着自己在家,就要履行自己的承诺,要教祝翾画画,祝翾是很愿意学画的,哪怕学不出来名堂。
于是祝翾每日的行程除了上学看书还有学画,她在绘画上还真有这么几笔天赋,线条流畅干净,长久的练字抄书生涯反而使她学画有了基础。
这天傍晚两个人才画了一半,就听到牛车停门口的声音,原来是王家人上门了。
祝晴夫妇带王家二子并元奉壹,一家五口,齐齐整整。
王大春提着酒进了门,进来就道“有你这么做妻弟的吗,难得回来几趟,却少上我家门,是瞧不起你姐夫”
祝明停住笔,出门去接王家人,朝王大春笑,王大春见了门里的祝家老夫妻,也立马摆出女婿上门的模样,谦恭笑笑。
王家人一脸遇到喜事的神情,王大春与祝晴都一副喜气洋洋的模样,祝明接过王大春的酒,就听王大春说“你可要好好陪我喝这么几海碗,杨哥儿好事将近,我这做爹的高兴。”
祝明回来自然也听说了王杨与长阳镇米铺四姑娘定亲的消息,但是因为没确定下来,王家人一直闷着,这回看定了,跑不了,才高高兴兴上门露了风声。
祝明也很高兴地看王杨,说“没想到杨哥儿要成亲了,我还记得他从前小时候的光景。”
祝明比王杨大不了多少,还带小时候的王杨玩过呢。
“二十出头的人了,再不成亲可要急死人了,但凡他抓紧些,放从前的时候,孩子都要跟你家棣哥儿葵姐儿一般大了。”王大春坐下说。
祝晴就说“好饭不怕晚,如今日子好了,干嘛火急火燎还是孩子就结亲听说京师应天那的儿郎都是二十好几才思量成亲,那些小娘子也都是过了二十才嫁人。风气跟着到了乡下,好人家的姑娘也都是留晚些,好歹过了十六再说亲,不像过去十四五就说亲。”
祝明立马接祝晴的话说“正是如此,我从前在应天,女孩儿都是二十出头才嫁人,早早就嫁出去的,只能说明这户人家不疼姑娘,不是什么好亲家,人家找媳妇也喜欢找留到十八往外的人家。”
“可不是,本来那个老钱家还想把四娘子说留到十九二十再说人,可是我家小子都二十开外了,等不起,是好说歹说,才答应十七出门的,竟然不用多等,今年之内咱们王家就能多一口人。”王大春感慨道,他说的“老钱家”正是王杨结亲的那户人家。
孙老太与沈云见来客了,娘俩在灶下做饭,端上了几道下酒菜给女婿一家,在旁边说“人家城里人兴晚嫁,咱们乡里人瞎学什么,女孩儿多留几年就得多吃几年粮食,钱家开米铺的不缺米,有的是缺米的人家,不如早早嫁出去节约点粮食。”
祝晴就朝孙老太说“别忙了,够吃了,娘也坐下陪我们。”
孙老太又在忆往昔“从前可不是穷得吃不上米更别说吃肉,想吃点荤腥就去肉铺上翻肉,沾一手油洗手烧汤也是荤腥了。”
然后又朝女婿说“还是你娘不嫌弃我家穷,一眼看中了晴姐儿的人品,晴姐儿才过上了不愁肉吃的好日子。”
祝晴就说“老太太没吃酒就醉了,竟扯老黄历,难道王家娶我没有好处我进门屋里屋外给王家弄得多好”
祝翾这群小孩子在边上听,听得无聊了,大人们吃起了酒,见孩子们在边上,就拿筷子沾了酒逗祝翾等人“尝尝酒。”
祝翾婉拒了,她知道小孩子吃酒会变笨,元奉壹也不吃酒,王大春就说“你这孩子不爽气,天天文文气气的,不像男孩子。”
一般被他这样一激,寻常男孩就吃酒证明了,元奉壹不为所动,他冷清着脸蛋,一副听不见的模样,王大春就继续说“一点也不像你爹,他还是个当兵成将的,怎么武的会生出文的来”
祝晴立马拍自己丈夫一下,王大春立马闭了嘴,知道自己说了不该说的话,心里狠狠扇了自己一巴掌。
元奉壹听见了,不肯装聋了,他很震惊地看向王大春,忍不住问“姨父你如何知道我爹是当兵成将的人难道他们找我来了”
一家人俱寂静下来了,王大春也酒醒了大半,其他孩子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