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学里像许荔君这种情况的存在并不是个例, 第一届收进来的女学生有很大一部分不是豪商就是地主,不然就是家里有人做官。
毕竟在祝翾能够考学的时候,富户与平民能接受到的教育资源根本不一样, 那时候也不是谁家老百姓都像祝翾家里那样愿意送她出去考学的。
祝翾后面的师妹们倒是出了一些和她家世类似的女孩,这些女孩子也很崇拜祝翾, 经常跟在她身后“师姊”、“师姊”的叫。
家里有做官的女学生也不能保证这官做得一定清白, 而且元新帝眼皮底下的官场并不好混,一次大起底稍微不怎么干净的就能被打回原形, 所以学里也有一些像许荔君这样的在入学之后突然成了“犯官家属”。
而科举需要家世清白, 成了“犯官家属”就不清白了,这些家世不清白的女学生的资格都是学里博士们联名保举下来的, 也加上朝廷愿意对这第一批高知女子法外施恩,所以大家都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考试机会。
祝翾因为目标彻底明确了, 心反而彻底平静了下来,她之前学习的时候总有过彷惶的时刻, 现在她就跟吃了定心丸一样,那种无措的时刻彻底消失了。
也许她从前学习的时候心还是有几分功利的, 祝翾忍不住这样揣测自己。
从前她也有那么几分清高过, 要不为名不为利地专注学习, 只为证道立身, 要证明她不比男子差,能够以才华立身,可是证明了之后呢
就算证明了她确实比男子更有才华, 她确实能够靠才学立身, 可她又比那些不如她的男子多得到了什么吗
所以,她自然也有过不甘的瞬间,尤其是看着那些明明样样不如自己的男学生可以步履明确地投入科举的正途, 而她那时候期望权力却没有向上的方向,怎么可能会甘心呢怎么可能会不嫉妒呢
可是承认了这份不甘,又显得她不“纯粹”,好像她不是为了求知本身上的学,是为了“名利”、“荣华富贵”这种“庸俗”的东西想要念书的,这和她以前愿为天下人念书的志愿又不自洽了。
祝翾曾经纠结了很久,然后她承认了自己的“庸俗”,想要完成真正的大节她必须得走上这条“庸俗”的求名利的路,不然只有一颗心她只能自己高洁地悬着,实际上什么都做不了。
在她无助彷惶焦虑的时候,她想要的机会就这么轻易地放在了她掌心里,祝翾有时候都觉得自己在做梦,她是上天的宠儿吗,不然她何德何能想要的一切总是能够那么及时地得到
她现在一门心思地专心学习,很难得,她的学习终于成为了她的“事业”与“正途”,远在宁海县的家里人听到了这样的好消息,也写信吩咐她要好好向学,抓住这难得的机会。
祝翾看着家里的来信,尤其是连孙老太都在信里被代笔了几句劝学之句,总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祝翾记得,她小时候在蒙学一开始考了第一的时候,家人还很高兴,可等她考习惯了家人也习惯了,当她有悖于家人观点的行为举止时,孙老太就说过念书一事不是她的正途,反而还耽误了她真正的事业。
可是现在,所有人都承认了她的学业也是她的事业了。
祝翾收起信,她的心又平静了下来,她到底是已经过了急切需要被家人认可的年纪了。
不仅她要考元新十五年的乡试,她的便宜姐夫谭锦年也要准备下场,祝莲常常为她家里的两个考生做吃的补营养,祝翾和谭锦年不常回去,她就拎着东西送进学里去。
祝翾觉得祝莲做工已经很劳累了,不该再为自己劳心这些,她心疼祝莲,常常劝祝莲多歇着。
可是祝莲也不过是嘴上答应几句,下次依旧拎着东西过来看祝翾,她很享受照顾妹妹的过程,因为她在女学门房来得勤了,所以学里门口的人也认识了她,都知道她是学里祝翾的姐姐。
日子久了,祝莲每次来就可以直接进来找祝翾了。
她甚至可以去祝翾住的地方找祝翾,女学生们也渐渐地认识了祝翾的姐姐祝莲,祝莲于是也会为祝翾的同学们顺带做些吃的,这更违背了祝翾的本意,她本来就舍不得姐姐劳累,更不愿意祝莲为了她的人际关系又做更多。
可惜左劝右劝都没用,祝莲比祝翾还兴奋,她一想到妹妹居然也能够考举人了,就高兴得不行。
本来从前她觉得自己丈夫已经很了不起了,年纪轻轻就是秀才还能够到国子监念书,马上都可以考举人了,谭锦年如果考上举人,她就是了不起的举人娘子了。
举人娘子,放她从前想都不敢想,那些和她小时候一起玩的女伴都大多数嫁给了种地的、卖货的,她们出门子都比祝莲早,祝莲偶尔去看她们的时候,发现她小时候的女伴都已经开始孕育儿女了。
聊天的时候,她们的话题也只有自己的男人、孩子和婆母,当时未嫁的祝莲融不进去她们的话题,好在她那时候是有未婚夫的,所以她并不是格格不入,她的女伴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