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歌>都市言情>从科举开始的首辅之路> 第八百六十三章:守安城的问题(下)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百六十三章:守安城的问题(下)(1 / 1)

安屿觉得暂时帮不上盛苑,小声道了个恼,一溜烟儿跑去监工了。

嗯,术业有专攻,他还是不要难为自己了。

没有了安屿的打扰,盛苑的注意力可算又回到了工作开展计划书上。

其实,守安城真正的问题,远比她跟安屿说的多得多。

只不过那家伙心里承不住事,说多了反而为她犯愁,故而盛苑也只是挑选了一部分跟他说。

一个正常的府城,要想发展,必要挖掘本地独有的特色产业,扬长避短,寻出可以长久发展的方向、项目,做大做强,这样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囊中富裕。

守安城自然也有其独有的优势,这座城池里拥有一大片广阔的盐湖,拥有天然的优良马场,拥有直通奴儿罕的笔直商路。

这些特色排列开来,怎么瞧都是一副兴旺发达的模样。

可惜,这些优势条件却没有攥在府衙官署的手上。

至于原因么,却和守安城的地理位置有关。

守安城建立之初的目的,就是中原王朝用来抵御外夷入侵的前哨,那时草原王庭对各部落的约束力没有现在这样强,部落之间战乱不断;而奴儿罕也正值权力频频更迭、内斗不绝的时期。

两夷内乱,却丝毫不影响他们将刀枪指向中原,毕竟繁华富饶的中原府城,随意一薅,就能支撑他们完成对内的整合一统。

故而边城八城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为能够让新生的府城扎根发展、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那时的朝廷,不仅特许边城税收税十取一,还将盐湖的经营权放权于府衙。

而边城府衙所要做的,除了给朝廷缴纳一成的税收外,就是给驻城军队提供有偿的食盐和战马。

按照那时候朝廷君臣的设想,让利于边城的政令,定能让边城富庶起来。

事实上,守安城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经营,的确富起来了,只不过富的是渐渐成规模的八姓十二家。

要是仔细琢磨,八姓十二家的身后,似乎还影影绰绰的浮动着府城官吏、驻军官员、内卫指挥等身影。

只怕吃空饷都是请的,几方人马合力一处、接力似的一手倒一手,眨眨眼,府衙公费就进了这些人家腰包。

凭借着高额的利润,这些家族繁衍生息、代代承续,只是苦了当地的百姓。

不但享受到朝廷给予的恩典,反而还要系紧裤腰带以应对花样繁多的税目。

没有错,在朝廷削减了守安城的缴税比例后,守安城的实际把控者们将贪婪的目光瞄向了辖下百姓。

盘剥百姓于那些何不食肉糜的世家豪商、官吏杂役而言,似乎已经成为了本能。

在他们看来,朝廷让利边城,就是让利他们,和庶民们无关;

在他们看来,农税虽少,可蚊子再小也是肉;

在他们看来,只要让税目足够多,聚腋成裘就不用愁。

……

他们看着看着,守安城的百姓就套上了一层又一层的税目。

当然,八姓十二家和府衙官吏们,也不是一味的折腾百姓,不管是怕把庶民挤兑到穷途末路容易引起民愤叛乱,还是想要提高税收所得,他们鼓励民间打猎淘金,鼓励民间百姓行商带货,鼓励庶民给商队带路押镖……别误会,这些个鼓励,可不是因着上层人士良知激增出现的,他们提倡的这些鼓励,都是要收税的。

这就是狼蓄养羊啊!

……

盛苑在脑海里翻了一遍守安城的成长史,目光到底还是放在了税收上。嗯,更确切的说,她的目光放在了商税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