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胜关说是“关”,但实际并不是一座立在某处隘口、山口用来堵路段城关,而是一座江防要塞。是靠着南京附近一处宽度不到三里的江面而建的,大胜关北面不到三里,又是秦淮河的一处比较开阔的入江口。 这一座大胜关又能扼守长江江面,又能遮护秦淮河的河口,搁在江宁附近自然是险要了。历史上的元末争霸时期,陈友谅的东征大军曾在这一带被朱元璋打败,“大胜”之名就因此而得。 而进入明朝后,很喜欢搞基建修城墙的朱元璋,自然要在大胜关这处境要大兴土木,不仅构筑了大胜关城,还在附近的秦淮河入口修建了码头和水寨,牢牢扼守住了南京城上游的这处险要可惜在后来保卫南京的战争中,大胜关再也没发挥出什么作用。 不过大胜关的古城和附近秦淮河口的码头,倒是一直存在到如今,而且还成了刚刚重新打鼓另开张的南京“小明朝廷”的西大门。 在朱三太子以定王监国之名在金陵城内粉墨登场的第二天,那个在孝陵卫之变时“加急做梦”,好让朱元璋来托梦的王化行就被委任为大胜关总兵,让他马上带上五百个刚收编来的江宁守城营的兵丁,到大胜关来赴任了。 王化行抵达大胜关后,又收编了一个隶属只有二百人(实数)清军绿营的水师缉私营,又招募了一些零散的渔民和私商,凑出了八百大军.人数是不大多,但是王化行是个文武双全的武进士,脑子活络,又熟读《三国演义》、《孙子兵法》,是个会用计的。 他在大胜关把队伍支楞起来后,又从南京城里面要了一批江宁织造的布匹绸缎,做了许多面大旗,在大胜关和秦淮河口的水寨上插了一个旗幡招展! 另外,他又向南京“小明朝廷”的临时兵部尚书李中山(王忠孝)要了一些原本摆在江宁城头的老式土炮,又要了些火药,有事儿没事儿就在大胜关上施放,打得那叫一个热闹,仿佛有多少军队在进行实弹训练似的。 一番虚张声势之下,长江对岸江浦县境内的清军吓得全都缩回了县城闭门坚守,把这一段江面的控制权全都交给了王化行。 不过南京城内的“小明朝廷”也腾不出手去攻占长江北岸的江浦和六合两县.没办法,兵力还是不足啊! 现在应天团练还没成军,“小明朝廷”手头的兵力就只有“临时本兵”李中山(王忠孝)直辖的应天镇军、操江水师,前者东拼西凑之后面前能有三千人,后者就只有两千。 挺大一朝廷,拢共才五千“不太可用”的兵——太少了,一不小心就用没了,当然就不大可能大刀阔斧地去开疆辟土了! 实际上,盘踞在南京皇城(满城)内的旗兵和旗兵家眷,到现在都还没消灭呢! 李大兵部(王忠孝)根本不敢强攻,只是小心翼翼地围着他们——用来包围的兵力也很不足够,幸好有城墙可以利用,要不然还真围不了。 另外,被包围的旗兵和旗兵家眷也很怂,面对插了许多旗帜来虚张声势的敌人,根本不敢发起决死突围,只是缩头乌龟一样地死守。 南京皇城(满城)周围,这个把月以来,几乎就没什么交战的记录。 但即便如此,今儿离开南京城到大胜关来迎接“耿王义军”的大明监国定王朱慈炯还是有点心神不宁。 对,就是心神不宁为了迎接耿精忠的义军,李中山(王忠孝)不得不搞了一个空城计! 具体来说,就是将南京城的守军,包括郑经派来的两千水师中的大部分都抽调出来,再穿上由被收编的江宁织造衙门组织人手赶工出来的红色锦袍,伪装成朱三太子直辖的锦衣亲军,然后一起拉到大胜关摆开来忽悠耿精忠、尚之信、刘进忠这伙人。 虽然李本兵(王忠孝)连空城计都用上了,但也仅仅抽调出来区区三千六百“锦衣亲军”——他也不能真的把南京城各处的人手都抽调一空吧?进出南京的城门总要摆一些守军,城内的各处衙门也得站几个卫兵,储存财物、军资、粮草的库房也得有人看着! 还有,用于迎接耿精忠大军的大胜关的守军也不能动。因为根据计划,耿精忠带来的军队当中会有相当部分暂时在大胜关周围驻扎,耿精忠最多只能带三千人入南京! 总之,今天这场“迎耿王”的表演如果搞好了,南京的大明小朝廷就能免于被耿精忠这位既不精也不忠的王爷控制了. 大胜关东门之外,一座用毛竹和稻草临时搭建起来的长亭(其实就一个棚子)之中,已经当了一个月大明监国定王的朱慈炯,正穿着身龙袍,戴着一顶善翼冠,大模大样坐在一张龙椅上,身后两个宫女打扮的小美人,身边还站着一个锦衣卫千户,就是之前那个唯一“真锦衣卫”刘硕川! 现在刘硕川已经有了十二个手下,加上他号称“锦衣十三太保”——凶名赫赫的锦衣卫,现在总共就只有十三个人!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