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子借我一下。”
阳坡据点,顺着土质公路向北三公里的一个交叉处,王根生指了指和尚的帽子。
“给你。”
愣了愣,和尚把他那个破旧的帽子递给了王根生。
团里从医院回来的战士,大部分都能得到一套新军装,保暖效果好,还皮实耐造,冬夏季都有,还有鞋子和帽子,不过目前没有普及到全团,只有一部分战士有。
和尚此时带的是团部一个缝缝补补过的军帽。
十分破旧。
和尚好奇的看着王根生。
只见王根生用兵工铲在公路边迅速挖掘出一个土坑,然后将一枚德造手榴弹的木柄拧开,把引线减到最短,然后拉出一根拌线一端接着引信,一端连接在帽子上,再把手雷放进土坑,覆盖上土层,最后把帽子轻轻放在上面。
看到这一幕,和尚下意识的打了个寒颤。
他能想象接下来的场景。
鬼子和伪军的巡逻队顺着公路开进,突然,前排的一个鬼子或者二鬼子发现了地上有一个破旧的八路军军帽,那么,他会干嘛?
两种选择。
要么踢一脚,要么拿着去给鬼子看。
无论哪一种,下场都不会太好。
“够阴险。”
和尚忍不住感慨。
他之前是大头兵,扛着枪和鬼子正面拼,部队也不是什么精锐,只是一些杂牌军,自然没有接触过这些诡雷玩意。
“嘿嘿··”
王根生阴险一笑,再次掏出了一个手雷,不过这一次是边区造的马尾手雷,然后故技重施,剪短引信,拉上拌线挂在帽子上。
“这个没用吧····”
这一系列动作,看的和尚不解。
德造手榴弹引信好,可以改造成瞬时引信,但自家的马尾手榴弹,比边区造都差一截,引信需要提前点燃才行,这法子根本不会爆炸啊!
“看好了··”
王根生也没有解释,他在距离和尚军帽十几米外再次挖了一个土坑。
这个坑更靠近公路边缘,也深不少,周边还有一株杂草,比较隐蔽。
接着王根生又掏出一枚德造手榴弹,剪断引信挂上拌线倒插进土坑中,覆上一层土,只露出半截拌线,然后把这半截拌线接在马尾手榴弹上,并将马尾手榴弹也放进土坑中掩埋好,最后拿出自己的破旧军帽,连接上马尾手榴弹的拌线,盖住了土坑痕迹。
“嘶··”
和尚再次吸了一口冷气:
“够阴险。”
他再次想象了鬼子发现这个军帽的场景。
前面吃了一次大亏,鬼子和伪军肯定会提高警惕,遇到帽子不会有轻易动作,会小心翼翼的来排雷。
诡雷,尤其是被发现的诡雷,很难有战果,排掉并不难,但当排雷的鬼子或者伪军拿出马尾手榴弹的时候,警惕性会瞬间消失,必然会狠狠的把马尾手榴弹抽出来。
然后嘛····
“这个好玩!”
和尚宛如发现了玩具的孩子。
···
王根生埋了两个诡雷就收手了。
和尚便跟在王喜奎后面。
在小窑村伏击鬼子军列的时候,这个看上去接近四十岁的老兵给了和尚非常深刻的印象——短短一个多小时的战斗,一人一枪,还是一杆没熟悉多久的98K,隔着近四百米距离,干掉了六个鬼子。
王喜奎刚刚爬上了公路旁的一座山,此时正顺着山绕圈探路。
晋东南的山,崎岖险要,山间小路行走艰难,但对于出生猎户的王喜奎来说,这丝毫不是问题,他走山路如履平地。
和尚都差点没跟上。
巡山期间,王喜奎还不时拿出那杆带瞄准镜的98K趴下瞄一瞄公路上,足足大半个小时后,才向山下走去。
下山路上,王喜奎也掏出了两个德造手榴弹,制作成绊雷放在两个从公路上山必经过的路口,并把绊绳横拉过山路。
和尚也懂这些绊雷的作用。
坑追击的鬼子,以及,为撤退争取时间。
王喜奎枪法极好,配上手里带瞄准镜的枪,能隔着四百米打死鬼子。
冷枪不比绊雷,鬼子必然一窝蜂的来追击,这个时候,气急败坏的鬼子肯定不会注意脚下,中招的可能性极高,而且一颗雷不止一个战果。
四百米距离,其实并不安全,鬼子人多,两翼包夹,除非骑马,否则谁也无法保证脱离鬼子的追击,这个时候路上有几颗绊雷,可以极大的延缓鬼子追击速度,为撤退争取时间。
···
“连续两次伏击鬼子军列。”
“还都是有重要鬼子军官乘坐的军列。”
“甚至··”
“都是在同一个地方!”
丁伟骑马回邢家村的路上,依旧为李云龙的决定惊叹不已。
在正太线,鬼子重兵云集之地,日军占领区的核心地带,的一个地方,两次袭击有鬼子高级军官乘坐的重要军列。
可以预见,如果李云龙这次真的得手,整个华北地区怕是又要来一波突然大乱炖。
军列遇袭,鬼子必然蜂拥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