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却因为他的才华和实力而惧怕他,甚至想方设法地抹黑他。你们这样的行为,实在是让我失望。”
朱元璋的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为朱英雄的才华和能力感到自豪,另一方面也为大臣们的狭隘和自私感到愤怒。
他在思考,是否应该让朱英雄进入京城,是否应该让他成为大明朝的未来领袖。
朱元璋想起了自己的过去,他也曾经是一介布衣,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勇气,一步步走上了皇位。
他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他希望朱英雄能够克服自己的缺点,成为一个真正的英雄。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继续说:“我曾经有过改立朱英雄为皇太孙的想法,因为他的才华和能力让我相信,他可以带领大明朝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但是,我也明白,这样的决定需要慎重考虑,需要听取大家的意见。”
朱元璋的话语中充满了无奈和担忧,他知道,这个决定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做出的。
他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了,包括大臣们的意见,包括朱英雄的意愿,包括整个大明朝的未来。
他想起了朱英雄在东瀛的所作所为,他想起了朱英雄在朝鲜的战功,他想起了朱英雄那坚定的眼神和无畏的勇气。
他知道,朱英雄是一个有担当的人,他有能力承担起大明朝的未来。
朱元璋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他做出了决定。
他决定让朱英雄进入京城,他决定让朱英雄成为大明朝的未来领袖。
他相信,只有这样,大明朝才能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他看着朝堂上的大臣们,他的目光中充满了坚定和决心。
他说:“朱英雄是我大明朝的一位藩王,他有曹操般的才能,却是一心为国,从未有过篡位的野心。
他将在京城接受考验,他将成为大明朝的未来领袖。”
大臣们面面相觑,却没有人敢回应朱元璋的话。
他们知道,朱元璋的决心已经无法改变。
他们开始思考如何调整自己的立场,以适应新的形势。
最终,朱元璋的决定得到了朝堂上大多数大臣的尊重。
他们虽然心中仍对朱英雄的到来感到忧虑,但他们也明白,国家的命运已经走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刻,他们需要团结一致,共同面对未来的挑战。
而朱英雄的归来,或许正是大明朝重新崛起的契机。
在东瀛的朱英雄,正忙于处理政务,为了国家的繁荣而努力。
这时,他接到了来自大明朝的圣旨。
朱英雄看着眼前的圣旨,心中充满了矛盾和无奈。
他知道,这圣旨可能关系到他未来的命运,也可能关系到大明朝的未来。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地展开了圣旨。
圣旨的内容很简单,但却分量极重。
圣旨写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藩王朱英雄,国之大才,一心为国,朕心欣慰。今召朱英雄入京,参与朝政,担当大明朝未来之重任。英雄其速来京师,以慰朕悬望之心。”
朱英雄看完圣旨后,心情复杂难以言表。
他知道,这是朱元璋对他的信任和期待,也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
然而,朱英雄对朱元璋并无好感,甚至是讨厌。
他心中暗暗发誓,虽然不得不从,但他一定会在朝堂上保持自己的立场,为国家和百姓的利益而努力。
朱英雄将圣旨交给了东瀛的群臣,让他们传阅。
群臣们看完圣旨后,纷纷向朱英雄表示祝贺。
他们知道,这意味着朱英雄将回到大明朝,承担起更为重要的责任。
他们对朱英雄的敬意更加深厚,也对大明朝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在准备启程回京的过程中,朱英雄对东瀛的百姓和群臣说:“我受到皇爷爷的召唤,必须回到大明朝承担起更重要的责任。”
“在此期间,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和信任。我会牢记大家的期望,努力为大明朝的繁荣做出贡献。”
东瀛的百姓和群臣纷纷表示不舍,但他们也明白,这是朱英雄的使命,是他为国家做出的贡献。
他们纷纷向朱英雄道别,祝愿他一路平安,早日归来。
朱英雄带着使命和期待,踏上了回京师的路程。
他不知道前方等待着他的是什么,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准备迎接一切挑战,为大明朝的繁荣和百姓的幸福而努力。
尽管他对朱元璋并无好感,但他清楚自己的责任所在,他将继续坚持自己的信念,为国家的未来尽一份力。
……
此时,马三保带着四千多名流民回到了西雅图。
朱棣得知马三保凯旋而归的消息后,心中欣喜若狂。
他立即命令太监们筹备酒席,要为马三保举行一个隆重的欢迎仪式。
庆功宴设在西雅图的皇宫内,朱棣亲自迎接马三保,为他敬酒。
朱棣满怀感激地说:“马三保,你此次回大明朝,为我收拢了许多流民,使得我国的人口得以充实,军队得以壮大。你的功劳,我永远不会忘记。”
马三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