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白等,韩鲲鹏总算是等来这条问题线索见报的时刻。
关注下解决方案,上面显示着滨海旅游发展局工作人员表示将把此情况转到下属主管部门立即进行处理。
时隔不久,嫂子再次带着朋友到军港游园参观,她兴奋地给韩鲲鹏打来电话:“大鹏,真有你的,你反映的军港游园铜字残缺的问题彻底得到解决。”
“那真是太好啦,等我抽时间回去看一看。”
事不宜迟,韩鲲鹏再次来到军港游园。
原本残缺军港游园那几个字都被清除,反而被雕刻一新的金粉字代替。
韩鲲鹏还是难掩内心的喜悦,看到在自己的推动下,这条问题成功解决,他也感到非常的兴奋。
当然,他将目光所及的这一切又反馈给栏目组,并对栏目组的高效工作表示由衷的赞美。
“韩鲲鹏,你不是记者,胜似记者。”
这是栏目组的负责人对韩鲲鹏的高度的评价。
由于韩鲲鹏的“爱管闲事”,他的事迹也引来《辽南日报》记者的关注。
爱管“闲事”的小韩
2008年8月22日一大早,韩鲲鹏打开自己的电子邮箱意外发现《辽南日报》“这事该谁管”栏目的主持人于伟给他发来一封邮件,在信中,于伟编辑感谢他为“这事该谁管”栏目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并鼓励他坚持这种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业余工作”。
这封邮件让年纪轻轻的小韩很感动,同时也大大激发了他给党报提供新闻线索的热情和积极性。而后一个月内韩鲲鹏就给“这事该谁管”栏目提供了20多条有价值的线索。
韩鲲鹏对本报记者说:“我与《辽南日报》的‘这事该谁管’栏目相识已有三年时间了,在党报众多栏目中,我对它是‘情有独钟’,而给这个栏目提供线索也成了我的业余爱好。
刚开始,家人反对,朋友不理解,常说我‘爱管闲事,别惹麻烦’,可当他们看到我所反映的问题得到解决,家人朋友对我也多了一份理解及支持。”
如今,韩鲲鹏的手机成了热线电话,朋友们也经常给他提供新闻线索。比如同事告诉他老母猪礁山上有人架起鸟网捕鸟;旅顺火车站附近路面水流不止冰封路面……
时间一长,有些同事看到报纸上面反映的问题得到解决都很兴奋,一个劲儿地对他说:“你以后出去‘采访’也带上我吧,我也想跟你学学。”
韩鲲鹏所反映的问题涉及市政、交通、城建、电信等诸多方面,为了能将所反映的问题尽量表述清楚,为相关部门去解决问题提供便利,碰到路边的交通警示标志扭转方向,被油漆涂抹不清以及脱落时,他先将其拍成照片,回到家中,上网求教翻交规,弄懂这些交通警示标志所表示的真实意思后,再将事件地点以及问题写清楚。
小韩说:“没承想给报社反映问题,还能认识许多交通警示标志。这也是我的另外一个收获吧。”
为了反映问题,走街串巷跑线索就成了韩鲲鹏工作之余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每个月月初,“这事该谁管”栏目会将上个月所刊登的问题推出反馈篇,这也让他养成了定期回访的习惯。
去年,他累计给这个栏目提供了168条线索,其间被采用70条,所拍照片达500余张,据回访时统计的数字看其中近六成问题得到了很好解决。
看着自己反映的问题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及解决,一种社会责任感和成就感在韩鲲鹏的心中油然而生。
如今,走到哪里相机就背到哪里已成为他的习惯,而他也常常对朋友说:“用眼睛发现问题,用快门记录问题,用文字反映问题,为的就是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
消息一见报,朋友得知后,都纷纷地为韩鲲鹏的这种做法点赞。
工厂宣传部领导也是高度重视,给韩鲲鹏打来电话。
“爱管闲事的小韩,你整得不错呀。”
任何事物都是有着这样两面性,有正面的评价,自然就会有负面的说法。
《辽南日报》各个班组是都有,这条消息也不胫而走。
“你看那个韩鲲鹏,工作干得不怎么样,整天都是些外路精神。管闲事倒是有一套哈。”
“谁说不是,工作方面没有看他多么积极,天天就是瞎扯淡。”
与他经常合作钳工组的工友们对他也是这么一番评价。
“说什么,这么热闹呢。”
车间里面的刘书记刚刚走进钳工组,就听到大家争相在这里议论。
“书记,我们车间的爱管闲事的小韩上报啦。”
“爱管闲事的小韩?”
书记听得还是迷糊糊的。
“是啊,他们说的这个人就是韩鲲鹏。”
“上什么报?”
刘书记是一脸的茫然。
“书记,你看。”
高大嗓门就将这份报纸递到书记的面前。
书记还没有看完,班组里面的潘昊就率先表态,“书记,我们车间是不是太小了,像爱管闲事的小王这样的人物还能装得下吗?”
“潘昊,别在那胡说八道。”
看到书记的脸色有些阴沉,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