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把那个吕社长和副总编叫过来。”<\/p>社长命令办公室主任将他们俩给喊来。<\/p>“你们看你们做的好事,刚才宣传部来通知,让我们下大力气,做一些和张家村一样的深度报道。”<\/p>“社长,这是好事呀,说明宣传部领导关注着咱们的报纸。”<\/p>“是啊,都关注起具体业务啦。你说要不是你整了那么一篇报道,能引来这么大的麻烦吗?”<\/p>“这怎么能叫麻烦呢。说明咱们报纸办得好,才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p>副总编辑对社长的话不以为然,还是按照自己的思路说下去。<\/p>“要人没人,要版面没有版面,你说这事该怎么办?”<\/p>“报社那么多人,怎么要人没人。”<\/p>“你看看新闻采编部的那些记者编辑,有几个能写出这么有深度的新闻报道。”<\/p>“这篇新闻的作者不就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吗?”<\/p>“那可不行,一来他还没有通过实习期,其次让一个实习生去写这些新闻稿件,你让我的脸往哪搁?”<\/p>“那不要紧,一点点培养呗。要是不培养的话,这些人永远都是扶不起来的阿斗,上不了墙的烂泥。”<\/p>副总编辑还在据理力争。<\/p>“社长,我觉得副总编说得有道理,咱们应该利用这次机会好好地抓一抓队伍建设,能者上,劣者下,必须有个淘汰机制,要不大家都是占着茅坑不拉屎。”<\/p>吕副社长在一旁补充道。<\/p>当然,他还有个小心思,就是可以趁着这样一个改革的机会,以特殊人才引进的方式,让韩鲲鹏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p>“那报纸版面怎么办?”<\/p>“这个也好办。不知道咱们这个深度报道,宣传部是否要求有出版周期?”<\/p>“没做具体要求。”<\/p>“那咱们可以这样,一周出一期或者十天出一期都行,战线拖得长一点,那影响到报纸版面的几率就会越小一些。”<\/p>既然如此,也只好照着大家的提议去办了。<\/p>韩鲲鹏这下可在报社出了名。<\/p>“你这小伙子,真是不简单,年纪轻轻就有这么两下子。”<\/p>“小伙,你那个报道我全都看过了,写得真好,将来肯定还能写出更多的好作品。”<\/p>……<\/p>这种好评让韩鲲鹏是受宠若惊,他连连向大家表示,还应该向各位老师和前辈学习。<\/p>当然,除了鼓励的声音以外,还传来另外一种声音。<\/p>而发出这种声音的人,就连韩鲲鹏都想不到。<\/p>这个人就是天天嚷嚷着要带他去采访的张老师。<\/p>“他哪有那个水平,要我说,肯定是有人在背后指点,你们都想想,要是他真有这么两把刷子,至于在工厂干那么多年的电焊工吗?”<\/p>张老师的话不无道理,有些记者听了也是默默地点了点头。<\/p>“谁说不是。我儿子要是有这个水平,我肯定不会让他在工厂做电焊工。”<\/p>“怎么才能真正的检验他的水平?”<\/p>“要我说,就让他坐在电脑前,一个人在那里写。这样就知道他到底是不是有人在指点。”<\/p>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有些人甚至都想出来如何考核韩鲲鹏的方法。<\/p>其实,张老师是最有发言权的,当天他和韩鲲鹏同时去采访增殖放流的内容,回来之后,韩鲲鹏一个人坐在电脑前完成那篇让编辑都叫好的稿子,只是此刻,他不愿意这件事情败露,甚至开始带头怀疑有高人在幕后指点着韩鲲鹏。<\/p>韩鲲鹏才来报社两天时间,竟然引起了非常强烈的反响。与他年龄相仿的肖宁,这两天明显有些沉沦。<\/p>他不在的时候,肖宁都是大家谈论的香饽饽,自从韩鲲鹏来了之后,大家都将目光锁定在他一个人身上。<\/p>内心的这种失衡,很快让他有些不平衡。<\/p>他决定绝不能让韩鲲鹏再这么“嚣张”下去,必须在适当的时候给他点颜色瞧瞧。<\/p>肖宁还是和韩鲲鹏外出采访,这次采访的主题是一个七十八岁老人照顾耄耋老人三十载的故事。<\/p>采访现场,这次肖宁并没有急于离开,而是坐在韩鲲鹏的旁边,耐心地听他提问。<\/p>不管是有用没用的信息,他都是完完整整的记录下来。<\/p>他以为这样就会学会韩鲲鹏的采访技巧和方法。<\/p>结果,回来的时候,他还是一头雾水,就连开头第一段都是无从下手。<\/p>只见一旁的韩鲲鹏,手指在键盘上面飞速的跳跃。<\/p>“你写多少字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