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歌>历史军事>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287 两派妥协达成共识 交出印玺太后幽居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87 两派妥协达成共识 交出印玺太后幽居(1 / 2)

面对众人的逼宫,孙太后完全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

风水轮流转,今日孙太后也体会到了当年胡皇后那‘满朝竟无一人是忠臣’的绝望感。

陈循率众人跪在地上,等着孙太后给出决定。

孙太后只能无奈地问道:“只要本宫下了罪己诏,东南民变就能平定?西南苗乱就能被镇压?

靖远伯、宁阳侯、安远侯能顺利班师回朝?能去率大军迎太上皇回京?”

孙太后自知抵抗已经无望,便想提点条件,给自己找补一下。之前朱祁钰已经答应了朱祁镇,同意派靖远伯王骥、宁阳侯陈懋、安远侯柳溥中的至少两人率军去接他回来。

不过当时朱祁钰设定的前提条件,就是上皇派安安静静的,不要惹事,不要阻碍皇帝。

哪知一众藩王和地方官吏的进京,感到有所倚仗的孙太后就开始了自作聪明。

所以孙太后现在还要确认一下,当初朱祁钰的承诺还作不作数。

陈循和王文都觉得自己回答不了这个问题,齐齐扭头看向何宜。内阁这些学士里面,只有何宜能天天接触到皇帝,对皇帝的心思也最为了解。如今何宜几乎就成了最权威的御用传声筒。

何宜朝二人轻轻点了点头。

孙太后将这些小动作尽收眼底,也是非常的无语。一群大几十岁的朝廷重臣,全去看一个和皇帝年纪差不多的后生。以陈循的年纪,给何宜当爷爷都正合适了。

陈循倒不在乎这个,得了何宜的提示之后,便向孙太后回道:“启禀太后,今年至少宁阳侯是能班师回朝的,安远侯也很有可能被调回京城。”

陈循只对宁阳侯的回京做出了承诺,不过这已经达到了孙太后的预期。

宁阳侯陈懋不论是资历、战功,还是才能,在勋贵中都算是佼佼者。而且由于被派到东南平定民变,所以侥幸逃过了土木堡之变这一大劫。

一旦陈懋回到京城,上皇派勋贵就算有了主心骨。前去迎接太上皇的人选也就有了。

只有把太上皇接回来,上皇派才算有了真正的主心骨。

上皇为尊,天子卑事之,这不仅是大义名分之所在,也是朝野上下的共识。

除了眼前这些皇帝亲信不认,剩下的人全都承认太上皇从礼法角度高于皇帝。

于是孙太后点头首肯,认下了这道罪己诏。

事情到了这里,孙太后和大臣们都认为大功告成,可以各回各家了。

不料王诚却突然站出来,向孙太后回道:“太后娘娘,既然您已经决定在英华殿幽居自省,还请将太后印玺交于尚宝监保管。”

孙太后闻言都懵住了,连在场的大臣们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交出太后印玺、幽居英华殿?合着按王诚的意思,这是要直接将皇太后软禁啊。

但大臣们并不敢出言反对,王诚敢这样说,肯定是代表着皇帝的意志。

孙太后看了一圈,大臣们全部低着头不言语,其态度与反应,和当年自己废黜胡皇后时一模一样。

无可奈何之下,孙太后向王瑾问道:“王瑾,你是这里资历最老的司礼监秉笔了,你说该当如何是好?”

王瑾略一沉吟,便回道:“老奴以为,太后并无多大过错,只闲居自省即可。”

孙太后闻言,大感欣慰,这场逼宫之中,还第一次有人站出来替自己说话。

但还没等孙太后高兴,舒良便厉声高呼道:“此言差矣,土木堡那五十万死难将士英灵不远,如果谁都没有过错,那这些将士是如何白白牺牲的呢?”

此话一出,殿中落针可闻,鸦雀无声。

就在场面僵持之际,高平进来请示:“太后娘娘,药熬好了,请您趁热喝了吧,凉了药效就不好了。”

孙太后闻言,长叹一口气,便也顺着台阶下来了:“高平,去把印玺拿来,交给王诚,然后替本宫送客。”

说罢,孙太后便转身进了内室。

众大臣也长舒一口气,连忙起身离去。

王诚跟着高平取得了印玺,方才与舒良等人志得意满地离开了。

中午刚过,孙太后的罪己诏便正式发布了出来。

晚饭之前,便传遍了京城。

由于朱祁钰对宣传十分重视,不断地培植人手,或明或暗地替自己控制舆论。所以只要是朱祁钰想要散布的消息,传播速度都十分之快。

而且朱祁钰也放开了对京城百姓议政的限制,只要不是言论过于激烈,基本不用担心会被锦衣卫请去诏狱谈心。所以最近京城百姓关注朝局的热情高涨。

皇帝、太后、皇后接二连三的下罪己诏,对于百姓来说,十分的新奇。

而且这些罪己诏一个比一个凶狠,皇太后竟然连尊号都不要了,不仅主动去掉尊号,还避于偏殿,幽居自省。

最令众人吃惊的,是皇太后竟然宣布,大明一日没有实现中兴盛世,便一日不重建慈宁宫、乾清宫。

这对自己可真够狠的。

不过百姓们倒并没有往皇帝强迫太后下罪己诏那里想,毕竟皇帝自己也刚刚主动下了罪己诏,而且对自己的惩罚措施,比皇太后的狠多了。

在百姓们看来,身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