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歌>都市言情>重启2003> 024 沉默螺旋理论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24 沉默螺旋理论(1 / 2)

看着在自己工位上托着脸发呆的李剑,大伙觉得自己的价值观也有点被颠覆了,当然陈钦对此也同样挺意外的,毕竟他的后手还都没用呢。

如今的音乐圈在数字音乐这一领域确实还落在他身后,之前的版权截留、现在抢占新内容赛道都是未来视带来的一时的优势,不过陈钦自己并不是采购与内容创作方面的专家,他更想用商业运作的方式来为自己达成目的。

而在娱乐圈,商业运作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过去的娱乐圈,卖唱片是商业运作,开演唱会是商业运作,通过手头的资源带来知名度、参加活动、和其他产业联动是商业运作。

但这些都只是基础的商业运作,就像是一张考卷上的客观题,除此之外、其实还有更难的主观题与选答题。

就像是一些看起来时机来得刚好的绯闻,一些故意引发的公关炸弹,一次有争议的时事联动,在娱乐圈已经步入成熟的目前的阶段,这些操作已经超过普通人能看懂的范畴,但是要做一个优秀的经纪人、似乎又免不了和这些元素打交道。

而在互联网这一领域,这些情况大部分都相差不多;娱乐圈虽然换了个平台,但是很多东西换汤不换药。就算是2023年的网红经纪人公司,也不过是包装、引流、变现这老三样而已。

不过从结果看来,传统娱乐圈与互联网最大的区别还是在于传播方式,互联网网红需要的是流量,而传统明星需要的是关注度,两种东西看起来一样,但是实际上却天差地别,而互联网的互动性更强、信息的综合性更强,在互联网的品牌打造大都需要遵守一些与过去不同的游戏规则……

于是虽然《爸爸去哪儿》的彩铃下载量已经很不错,但是后续的运营操作还是按计划开始了。

首先想到的就是……软文推广,蹭热点。

之前的硬广告其实已经在打了,在普通人看来,好像广告只要写得软一点、不着痕迹一点就是软文了……不过在传媒领域,广告实际上有两重维度,一重当然是流量,只要让对的人看到就够了,这也是互联网兴起后的新赛道。

另一重是品牌形象,这其实是传统传媒所走的路子,传统传媒并没有直接的销售入口,它要让大伙觉得商品很好,然后自己去买,这条路现在看起来当然有点落后,也正因如此,网络广告自打出生开始,转化效率就比电视广告高了不少。

但即便如此,品牌形象也很重要,很多产品都是通过电视、杂志与线下广告打响品牌形象,然后用网络广告完成转化,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推广效率。

对音乐来说也是同样,除了排行榜,音乐也要在其他地方打响名声才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商业推广。

现在公司还没有电视台的渠道,不过刚好公司新招的一个媒体人才干过记者,又去找了点服务商那边的相关人脉,然后约了一位申城某大学的教授,请他谈一谈最近刚兴起的网络音乐。

教授之前批评过一次流行音乐,他连周杰伦都看不上,这次记者请他来谈谈网络音乐,然后教授……好像评价还不错。

他系统性地说了说现在网络艺术创作面临的问题、从业者更有热情但是专业度不足的问题,也说相关单位应该加强监管和扶持云云……这样的车轱辘话。

记者请他谈深入些,您批评一下吧,不用留情面。

又拿出三個最近彩铃大火的例子,一首是《2002年的第一场雪》,一首《老鼠爱大米》,一首《爸爸去哪儿》。

教授只能勉为其难地谈了谈,民族音乐是学院派音乐当中的最大流派之一,教授当然不会批评《2002年的第一场雪》,然后就只能说《爸爸去哪儿》和《老鼠爱大米》了,教授就说这两首歌唱歌的技法不成熟,歌手不够专业,应该多向前辈学习云云。

第二天,几个合作的网络媒体上就出现了一张专题报道。

【网络音乐火爆引争议?上戏教授:《爸爸去哪儿》、《老鼠爱大米》缺乏音乐深度】

如今的移动增值服务就是各大门户网站的生存命脉,让彩铃市场扩大影响力也符合他们的利益诉求。

总之没费什么功夫就让这篇报道登了门户网的新闻页、又花钱买了点传统纸媒的版面——实际上学院派音乐对网络音乐一直没什么直接的敌意,当然也没有格外关注的兴趣,不过就算是业内大咖也有闲得抠脚的时候,来点这种报道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好像大家都还挺感兴趣的。

利益方大概以为这是某种噱头,倒是没仔细想这一点,当然单纯的黑红热度也是热度,只是这一点的话,那大概已经值回票价了。

不过音乐一种文化属性比较重要的领域,黑红路线在这里并不是很好用,尤其是在涉及到音乐产品本身质量的时候,文化领域的话语权的争夺还是很有必要的。

而陈钦这么做……原因倒也不复杂,当然也不是有什么复杂的计划。

在传统传播学范畴内,有个基本概念叫做‘沉默螺旋理论’,也就是说在公众领域,专业的、强势的声音会形成规模,那些反对的、弱势的个体往往会选择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被卷入到强势的声音当中。

但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