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歌>历史军事>霸王!> 第九十三章 突破坊市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三章 突破坊市(2 / 3)

推倒重建?不如在城中另起一处市井,并为东市、西市,将来未尝不可以再建南市、北市。”

孙策瞬间兴奋的大笑,果然出现了!交易突破坊市,出现在了坊市之外。

这果然不愧是给吴县独一无二的优厚待遇。

只是显然这些大臣们都觉得突破坊市只是权宜之法,待将来还是要将高墙建起来,将商业交易限制在这片高墙之中。

孙策大手一挥,直接说道:“我觉得这权宜之法反倒是最善之政。朱府君难道就没有想过将整个城市城墙作为市井高墙?高墙之内,商人可以在任何一处贸易。”

朱治怎么说也是一位能臣,立即反应过来,问道:“将军是说彻底推倒市井围墙?让商人沿街摆卖?”

“倒也并不一定沿街摆卖,可以允许他们沿街开设商铺,扩大经营。”

两人正说话间,小吏禀报道:“将军,何都尉已到郡府。”

孙策立即说道:“请何都尉进来,再去将顾县君请来。”

沿街开设商铺,这在后世看来非常普通的一件事情,在当下却绝不容易,甚至堪称惊世骇俗了。

因为这就要涉及到彻底更改坊市制度了,坊市制度也就是将商业区和居住区分开,用高墙将一个个区民区围起来,居住区内禁止经商。

讲道理,这个制度在百姓逃出严重的北方还是有点用的。但在不断接收北方难民的的南方,尤其是在吴县这种已经恢复秩序,几乎不可能再起兵戈的城市,在城墙内再修建一个个小城似的方形坊市,完全是在浪费土地。

你说他有什么意义吧?也有那么一点,就是实质性的将百姓分离,到了晚上就像一个个监狱一样,形成一种互不干扰的局面,实质上方便了统治者管理百姓。

但缺点则一大堆,不仅给百姓的日常生活造成了非常大的麻烦,更严重阻碍了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孙策就极其厌烦统治者一直希望百姓互不干扰,互不交集的理念。人类最伟大的成就就是能够团结合作,交流沟通。理念在思想碰撞中进步,交流增进理解,碰撞才有火花!

所以何夔见礼之后,孙策就笑着说道:“何都尉且入座。我今日进城就听说了你的权宜之法,允许百姓在市井附近交易,是很了不起的突破。”

何夔身高八尺三寸,他的曾祖父何熙更是八尺五寸,已经超过两米了,都是典型的北方大汉。

所以容貌矜严,胆气豪烈,听闻孙策夸赞之后,郑重的向孙策拱手,回道:“久闻孙将军济世抚危之志,夔只是尽微薄之力,以助将军复吴县之平宁。”

孙策不由得笑了起来,这真的说明一件事,那就是乱世之诸侯,必备的素质就是要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低调做人就不多提了,折节下士是每个诸侯甚至豪杰都必须的品质。

但高调做事,可就影响太大了。

至少何夔就是因为这个改变了他历史上的轨迹,从潜山直接逃到了江东。

孙策最高调的事情无疑就是从创军建业那一天起,就一直宣称自己要救时难而济同类,也就是陈纲立纪,救济斯民。

济世安邦这种事,不论别人怎么看,甚至嘲笑孙策一个小小的校尉也敢口出这种狂言,但只要传出去,就是令人侧目的声名。

总会有人因为这四个字,而对江东格外瞩目一眼,甚至另眼相看。

因为只要是一种政治纲领,主义宣称,就一定有一群追求这种理想的人群愿意为之奋斗。

只因一句“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的口号,就能吸引数十万人跟随。

孙策标榜“陈纲立纪,救济斯民”,自然有许多迫切希望结束乱世,恢复秩序的英豪汇聚而来。

能在这乱世中最终成就大业的无不是这种诸侯,比如刘备的口号就是复兴汉室。

其实曹操理论上也是,只不过他自己没想明白,而是通过奉天子以令不臣,间接达到了相同的效果。很多人选择投向他,都是因为许都的汉室朝廷。

官渡之战能打赢,张郃这位决定性的将领投降有极为关键的影响,但张郃投降的那么快,甚至没有多少挣扎犹豫,恐怕至少一半是因为皇帝。

孙策确定自己跟大汉皇帝恐怕是永远站不到同一阵营了,所以要成功就必须勇于突破,与汉室相反,甚至强化治下与汉室相左的理念。

他干脆的对何夔说道:“但我以为你这突破还远远不够。我曾与江东父老约法三章,汉室抑制发展,我则与其相反。既然坊市高墙,导致商户、豪强想要商业往来,都无法进入墙内,那为何不直接拆毁围墙,允许商肆向外继续发展?甚至我打算将各坊的坊墙也拆了,允许食肆、布坊、粮铺之类商铺沿街开设。”

就强拆坊市围墙这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