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大能,但该融入这个圈子的时候也需要找一些共同话题来聊。
所以他说话的时候用了几分技巧,特意说了一些自己应对科举考试的技巧和方法。
这可是三元及第的状元郎口述的科举经验,那是相当宝贵的。虽然翰林院里面任职的人都是经过科举来的,但像宋声这样学问如此拔尖的人是少之又少。
谁又能难保自个家中或者是亲戚家中没有正在待考的举子?再者说了,就算是没有,但目前景朝基本上不是经商就是科举,尤其是围观者们的子孙后代,那以后肯定也是要走科举的路子的。
这些经验听了又不吃亏,说不定还能帮助家中的孩子或者是亲戚的孩子考得更好,何乐而不为呢?
由这个话题展开,过来跟宋声说话的人也越来越多,靠着这个,宋声第一天就认识了不少翰林院的人。
宋声在京城这边有条不紊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走着,宋家村那边也有着不小的动静。
自从宋声去京城之后,张杏花跟家里人商量了一下,打算把自家的祠堂重新修建一下。
毕竟他们家现在出了一个状元郎,那可是莫大的荣耀,光宗耀祖的事情,得让老祖宗们也都高兴高兴。
村里头有不少宋家的人算起来跟他们是同族,也都赞成他们重新修建祠堂。
而里正也趁着他们修建祠堂的功夫,提出要在村子里刻一个状元碑。就刻在村口,到时候别的村如果路过,都能瞧见这块碑,就算是外乡人,也能知道他们村出了一个状元,这可是让他们整个村儿都引以为傲的事情,以后说起他们宋家村,那都是状元村,这么大的荣耀,村里的人自然都同意了。
只是这在碑上刻字的事不是一般人能干得了的,最好还是得请专业的老师傅来做。
一说起请人,
那肯定是要花钱的,
里正带头出钱,说是就当沾沾福气了。
有他带这个头,村里头稍微有些富裕的人家也都拿了一部分钱出来,也说要沾沾福气。
毕竟宋家现在带着全村的人种棉花,这可是大功德,放在谁嘴上不说一句宋家的好?
所以刻状元碑的事进行的十分顺利,不过几天的时间就弄好了。
如今当地的县令何跃何大人专门从闽南请来了一个教人搓棉线的师傅,不仅搓棉线,还会教人用这些棉线织衣服。
这搓出来的棉线,还有织出来的衣服,都能拿去卖钱,已经有不少人去报名学这门手艺了。
何跃在县里头的衙门正盯着这件事的进展,听到下面出去摸排的人回来说事情进展都很顺利,何跃愁了许久的脸上终于有了些笑容。他仿佛看见了整个凤坪县的税收到明年能翻一倍的光景。
过个两年,凤坪县的财政收入肯定能提升不少,到时候年底考评,他这个政绩肯定能提上去,这官职往上提一提指日可待。
一想到这个,何跃就干劲十足。如今他正值壮年,精力旺盛,还有一颗想要造福百姓往上爬的心,对于整个凤坪县对百姓来说是好事。
宋声不知道这里发生的事,如今的他已经正式成为翰林院的一名小职员了。
报道的第二天,他就要开始正式去翰林院上班了。
依旧是早上五点多就要起床,陆清会在他起床之前把饭做好,等他吃完饭差不多六点。这个时候就要从家里出发,坐马车前去翰林院了,路上差不多得花一个小时的时间,他在赶在七点之前到地方点卯。
像他这种新来的,不能迟到,不然会给上头的官员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会影响他等年底考评。
如今宋声只是一个从六品的官职,还没有到能够上早朝的级别。要是上早朝的话,他就得起得更早,估摸着四点多就要起床收拾,赶到皇宫大殿里早朝比去翰林院上班还要辛苦。
宋声头一天上班不想迟到,所以出发的早了些,到的时候还不到七点钟。
马车不能直直地行驶进翰林院,距离门口还有一两千米的地方就要停下来不能走了。这附近又有没有什么可以停马车的地方,宋声要下来步行吧,剩下这段路走完,而春生则是赶着马车回了花溪巷,等到下午他快从翰林院下班的时候再赶着马车过来接他。
这个时候翰林院已经来了不少人了,宋声一路走过来,瞧见了不少翰林院的同僚。
有很多都是身上跟他穿的同样款式的官服,通过这个可以辨认,他们的官职应该是跟他同阶级的。
还有一些报道那天都是互相说过话打过招呼的,看到宋声今天过来入职,也都纷纷和他打着招呼。
宋声跟着他们到了翰林院修撰坐班的地方,来了之后找了一个空地方坐了下来,结果刚坐下来就鼻子尖的闻见屋子里充斥着一股饭味儿。
他瞬间明白了这是有人带早饭过来了。
有很多人早上起得匆忙,没吃早饭,一准是在早上路过的小饭摊子前面买了饭过来的。
这让他不禁想起了当时在书院读书的时候的场景,那个时候早上也有很多学子没时间吃早饭,把饭带到早课上来的。没想到都到翰林院坐班了,依然能够遇见这种情况。
不过这个里面不像书院里头有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