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歌>都市言情>布衣首辅> 第一百五十五章微服龙在渊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五十五章微服龙在渊(2 / 3)

自清凉寺下向东,从观音寺前缓缓向东南倾斜,最后与包河交汇。

先在码头上看了会儿秋粮的卸载情形,赵拓其实跃跃欲试很想亲自到码头上尝试扛麻袋滋味的,不过刘太监可不敢让他这么做,他只好坐在马车里远远地观望不能下去。

虽然中京城池规模只有唐长安的一半,但这也很惊人了。

“好教公子知晓,你看这些人衣着都还说得过去,对吧?他们在京中不是有自家产业,便是有亲友,且个个都不缺钱。

“可是……,非大比之年又如何呢?”赵拓回头问。

赵拓自幼年体弱,甚至曾有大臣以此为理由提出换储。幸而遇到出身低级军官家庭,开明、大度的好祖母,不仅支持他登基,而且亲自教授他武艺强身健体。

今日,又一批秋粮要入常平仓,所以皇帝要去现场看看,还要见见南边随船来的一名书办,听他说点有趣的事。

这时走廊上的侍卫好像说了声什么,然后敲了几下门。

城池外廓东西宽十八里,南北长二十三里。

皇城和其中的宫城位于承天府的西南,占全城面积的约四分之一。

“哦??比起那个余干的李丹来如何?”

太祖建都金陵,以承天府为陪都的时期,曾经迁各地归降世侯、官员子女四万人到城西居住,划籍贯为睢阳县。

听卫书办这样说,赵拓知道他是见过李丹本人了,对他方才的判断又信几分,叹道:

马车走了不多远“咯噔”声停住,赵拓身形一晃,从窗纱看出去,是座两层的饭店,上面写着“贵祥楼”三个字。

水路船只通过延庆门水关进入后可以直抵日月潭停泊和装卸,大潭以民船为主,二潭仅供官船停靠,三潭较小,供官员和私人船只使用。

“是在现场,学生坐于隔壁记录的,句句属实!”

故本朝并不阻止皇帝出入宫廷,一切有章法可循,众人做得行云流水,早就习惯了。

所谓隔靴搔痒大概就是这样,看了会儿赵拓歪头又想了一想,然后就叫车子离开。

而今中京城内有人口四十万,却还是显得不够繁荣。

其中梁县与虞城距离中京很近,前者因驻扎着右羽林卫实际是个军镇,后者则是户部泰丰仓所在地。

这一片蛮开阔,又有大片的柳树在水边摆动,让人心情畅快。赵拓深深吸口气,转身朝饭店走去。

进门一眼看见侍卫长梁淮中正朝门坐着,见他进来微微点头,小声说了句:“楼上三号雅间。”

“可惜

那掌柜微微一笑,心中腹诽这年轻的小公子不知是谁家的,看起来肯定家中不愁吃穿,甚至根本不用考虑科举的,当然也就不懂别人的心思。

中京城建制上是个独立的府,也就是承天府。

“那就将房子租给往来的客商、进京调阅的官员们临时居住,算来没有他们给的房钱、赏赐丰厚,但也足够维持的。”

地方比较宽敞,从外廊进去是用餐的桌椅,靠窗还有观景的绣墩和茶几。墙角的架上一盆兰正在喷吐幽芳。

“大人且莫着急,敝主人命学生带了份东西来,先请大人过目。”说着,卫书办从袖中取出个厚厚的札子来双手奉上。

说着话,已经来到三号雅间门外。原来西厢共有六个雅间,一号在最里面,这三号大概在中间位置。

“客官忘了?明春是大比(三年一次的科举),皇上已经钦点礼部侍郎苏大人做主考,这都是各地来的举子住在小店后面的客房里。”

接过来看封面《四海居再会之笔录》,赵拓点头:“这是他们

不少船家、货主以及接亲友的人可以坐在这里边休息边聊天,既可以打听得天南海北的趣事轶闻,又可以在码头有事时抬起屁股就走,相当方便。

举子们也都知道,有那老明经(指多次来参加科考的)给新人指点门路,口碑相传,咱们生意就断不了的。”

码头通常都很热闹,人来人往。距岸边百步有一排店铺,茶楼、酒店、饭庄。他们开在这里既离得远不耽误码头上生意,同时又不那么远。

谁知掌柜笑着摇手:“这可不是我家独创,其实是东边‘有鱼酒家’先开始做这生意,此后岸上诸楼纷纷效仿,都在店后辟了客栈和园子,故而这一带生意越做越红火。

“好。”赵拓歪着脑袋看看他:“吾既未通姓名,又不曾自我介绍,你从哪里看出我是什么‘大人’的?”

太宗时期因城内过于空旷,加上进一步瓦解各地世家、豪门大姓的需要,沿用太祖方略再迁入十五万人入京。

总之,承宣大道以南,建业大街以西属于皇城,其民事管理归睢阳县,治安上却由皇城兵马司负责。

“坐吧。”赵拓大大咧咧地先坐了,问:“你就是重弼派来的书办?怎么称呼?”

城内领两县,以建业大道为分界西为睢阳县、东为永城县,城外领睢县、宁陵、梁县、虞城、夏邑、柘城、戴城(即前世之民权县)七县。

“掌柜的,我约了人,上面三号雅间。”赵拓微笑着向正迎上来作揖的掌柜说。

建都后大量空旷的土地被划分并赏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