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曹达仁和工人们的努力下,连接两座供热枢纽的管线终于铺设完毕,虽然在施工中遇到了一些麻烦,不过他们还是很快就解决了这些问题,让管道得以在短时间内顺利完工。 这其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功劳要归功于临市的市府,为了能够尽快建成供热枢纽,临市市府在这件事上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和物力。 不仅为这个项目提供了充足的人力支援,还特意将市里所能够搜罗到的施工设备都送到了工地上。 在几个施工点齐头并进、同时施工,这才使得整个管线能够比预期的更快完成施工。 而完成施工之后,两座供热枢纽终于得以毫无阻碍的全功率运转,然供热场可以完全展开了。 火车站这边因为之前供热场就已经展开,所以在管线施工完毕之后,很快供热场就达到了最大范围,将整座火车站从积雪下“挖”了出来。 而随着火车站重新露出地面,临市的物资供应也终于恢复了正常。 临市的市府也终于不用每一次列车运来物资的时候,都跟抢一样的组织大批劳动力去装卸物资了。 在火车站重新露出地表之后,临市市府原本计划之中的装卸站自然也得以继续施工,在完工之后将临市的物资装卸能力得以进一步提升,也解放出了更多的劳动力,可以投入临市的灾后重建工作。 临市市府在看到了供热枢纽所带来的好处之后,自然也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 不仅聘用了曹达仁作为市府的工程队负责人,专门负责修建供热枢纽的事情,更另外又组建了几支施工队伍,在地质勘探小组张教授的帮助下,敲定了其他供热枢纽的施工点之后,迅速的同时开工,打算在临市彻底铺开这种供热网络。 对此陈新当然乐见其成,不仅又做了一台电磁冶金炉用于为新增加的供热枢纽制造零部件,更十分热情的投入其中,在工地上帮助工程队安装调试供热枢纽。 更重要的是他还再次改良了图纸并且升级了已经建好的供热枢纽,让供热枢纽的供热效率更高,消耗更少。 因为陈新所做的这些事情,临市此时的状况可谓是有了巨大的改变。 在陈新他们刚刚抵达临市的时候,整座城市已经陷入了瘫痪,虽然市府还在努力改善状况,挣扎着进行灾后的善后工作,但当时如果没有外力介入,临市在医疗体系已经崩溃的情况下,只会迎来大量的人员病死,整座城市一蹶不振的绝境。 然而现在,救援队建立的救护站有效的遏制了这座城市医疗情况的恶化,随着越来越多的轻中症患者痊愈与重病患的逐渐好转,整个医疗系统的压力也越来越小,得以重新有效运转起来,让这座城市的健康状况得以有了极大地改善。 加之火车站这边的情况好转,物资吞吐正常,城市的物资供应得到了有效保障,各方面的情况总算是有了一个不错的转变与改善,可以说现在的临市已经终于从之前的灾难之中摆脱出来,完成了灾难之后的善后工作,可以灾后重建了。 显然,供热枢纽所构成的供热网络,就是临市灾后重建的重点之一。 能够有效供暖,还能够用地热能进行发电的供热网络对于临市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旦建成之后所能为这座城市提供的前景也是相当美好的,所以临市市府在这项计划上投入了全部能投入的东西,也就可以理解了。 对于陈新而言,让临市状况好转,一切重新回到正轨,是他来临市的主要目的,现在临市的情况已经不需要他再多做什么就会变得越来越好,陈新也没有继续留下来的必要了。 他所设想构建的供热网络在供热枢纽建造起来之后已经算是有了一个大致的雏形,接下来无非就是增添供热枢纽的数量,让其真正意义上形成网络。 但这属于重复劳动,在国家派来了相关的技术人员之后,自然可以将事情交给他们去负责,而不用陈新自己去亲力亲为。 不过对于陈新而言,他还有一件事没有做完,那就是整个供热网络最初的设想,能量塔的建造。 能量塔不同于供热枢纽,不论是设备体积、钻孔深度、供热效率亦或是制造投入,都要比供热枢纽大很多,所以相应的它的建造也不像供热枢纽那么容易,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 也因为这样的原因,陈新才没有马上离开临市,而是打算完成了能量塔的建造,将整个供热网络建设完成之后才离开临市。 “供热枢纽的设计已经很完善了,只要将它铺开就可以帮助很多人和很多城市,对于临市来说只要修建更多的能量塔就行了,为什么你还要费力的去建这种大型的能量塔呢?”已经搬迁到融化了积雪的火车站广场的营地里,曹达仁不解的向陈新询问着。 在他看来,供热枢纽已经是非常实用且完美的东西,能够利用地下温泉水来供暖供热,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