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机的刀盘能否换成钻头? 如果是其他人问这个问题,工作人员可能连回答都懒得回答,直接送那人一个白眼就完事了。 但问这个问题的是陈新,工作人员就必须认真考虑该如何回答和解释,才能够让陈新明白这不可能,同时又给他留面子了。 然而即便如此,在工作人员看来,这个想法依旧是不可能。 虽然盾构机的刀盘本身就相当于一个巨大的钻头,但工作人员也明白,陈新的意思是盾构机前面那个如同大平板一样的刀盘能不能换成那种尖头的钻头。 毕竟那种尖头的钻头在很多人看来,钻孔打洞的效率是非常高的,以至于很多动画片或者一些科幻作品里,都有那种前面装个大钻头就可以在土壤里快速掘进的机器存在。 具体的原理解释起来相当的费口舌,不过却有一个相当浅显易懂的解释,那就是如果螺旋状的钻头真那么好用,为什么大家都不用那样的钻头来挖洞呢? 答案自然也很简单,自然是不好用,大家才不用那样的钻头的。 事实上只要对钻头稍有了解的人就会发现,绝大部分钻头的结构前端都基本上是趋于平整的,很少有非常尖锐的钻头存在。 这主要是钻头通常要用来钻硬物,如果钻头尖做的太锐利会很容易就磨损掉,影响钻头的使用寿命和效果。 因此大部分的钻头都采用了尽可能平整的头部设计,用硬质金属打造,以增强其耐久度。 而盾构机的刀盘,那其实是一个带有沟槽的旋转机构,上面安装有大量的刀片,用以切削岩石和土层,虽然可以被视为一个巨大的钻头,但这并不意味着盾构机的刀盘就真的是钻头了。 盾构机的刀盘在地下工作时,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地层,这些不同的地层硬度不一,导致刀盘的受力非常复杂,并非是螺旋钻头那种在均匀介质中工作,可以不考虑受力的情况。 所以动画片和科幻作品中那种前端是钻头的机器终究只是想象,而无法应用到实际当中。 听完了工作人员的一番解释,陈新自然也有些尴尬,觉得自己的想法异想天开了一点。 不过他的想法也并非全无可能,毕竟手握系统,陈新可以做到很多其他人所做不到的事情。 当然,就算有系统作为靠山,陈新也不会盲目的赢来,眼下既然专业人士都说换钻头不可行,他也不会强硬的说非要试试看不可。 最合适的办法还是先做个试验,像当初构建穹顶都市和生态圈一样,做几次模拟实验,自然就能够知道是否可行了。 想明白了这一点,陈新也没有继续为难人家工作人员,只是告诉他可能需要一台超大型盾构机来执行任务之后,便离开了工厂。 —————————————————— 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陈新首先便是将从工厂带回来的盾构机图纸输入了自己的腕表之中,然后用纳米分子将其投射出来。 看着眼前被投射出来的盾构机模型,陈新一边研究着这个模型,一边思考着该如何进行升级改造。 盾构机的原理说白了就是前端不断地切削,然后后面则将一截一截的管片安装到挖掘出来的管道当中,从而实现快速构建隧道。 所以影响盾构机工作效率的,也就是前端刀盘切削的效率了。 这也是之前陈新为什么想把这个刀盘换成钻头的原因,在他看来钻头的切削效率无疑是要比这个刀盘高的。 虽然工厂里的专业人士说这不太可能,但陈新却并没有完全放弃这个想法。 抱着试一试的想法,陈新首先将盾构机的图纸进行了升级,调整成了前端是一个大钻头的形式。 然后启动了虚拟模拟系统,打算来模拟测试一下这种结构在实际使用中的情况。 然而结果却让陈新感到失望,因为钻头是实心的,在地下钻探过程中因为不断地切削、摩擦,产生了大量的热量无法散热,最终没有挖掘多远就因为局部高温和磨损而损坏。 显然,这个方案确实异想天开了,也不太切实际。 因此,陈新很快调整了思路。 既然钻头不太切实际,那调整刀盘的结构呢? 怀着这样想法,陈新再次对图纸进行了升级调整,将盾构机原本的刀盘升级成了中心略凸的形状,并且优化了结构。 这一次效果倒是令人满意,虽然在掘进效率上提升并没有太多,但这台调整过的盾构机还是很顺利的完成了挖掘。 这样的结果无疑给了陈新鼓励,同时也让他明确了思路。 放弃了并不太切实际的钻头的想法,转而对盾构机的刀盘结构和工作方式进行研究,以求能够提升它的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