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先冷静,”胡契一屁股坐到旁边的椅子上,慌乱间顾不上礼,闷头就喝了一碗茶,“话说在前头,急了就什么都完了。”
万和顺面露惊讶,片刻方才平复,缓缓点了两个头。
“在我们还商量的时候,陆放轩已派人前往衙门,大张旗鼓地状告冤杀染工的事儿了。虽然之前这窗户纸已经捅破了,但无人证明,尚算安心;可今天,据说……据说把昔日的王尚书,请来了。”胡契艰难地说出来后,又叹了一口气。
“王……”万和顺努力转动着脑子,幡然想起:“莫不是那位工部尚书?”
“是。”
“他不是死了吗?!”万和顺一跳而起,脸色煞白。
“胡某也不清楚,”胡契见他都收拾不住情绪了,心中更为紧张,“我猜,我猜……算了,我什么都不知道。”
“一定是魏冲那厮!”万和顺忍无可忍,“他必是当初隐瞒住我,不知用了什么手段,将其私放,以致今日之后患无穷!”
胡契愤而叩头道:“请郡王速斩此贼,以谢天下!”
“吾亦有心除之。不过可使个一石二鸟之计,使不得空手而归。”
众心腹都凑上来,拱手道:“愿闻其详。”
“陆党也曾多次利用魏冲,身上沾了不少污点。我等先不着急杀他,让胡尚书罗织罪名,将他如何包庇齐咨,如何收受赃银一一指出,则又能问陆党大罪矣。一解近火,二消远虑,岂不为一石二鸟?”
胡契随之领悟,匆忙受命。
果如胡契所言,陆放轩的架势真称得上大张旗鼓。他的两手准备做得很足,早在齐咨未死的时节,已偷偷派人与王县丞相约,令后者打好算盘;如今清理完了门户,陆放轩便赶紧组织起三五十人的队伍,前往酒楼迎接王县丞。
王县丞看着时间临近,赶忙跑到楼上,支开窗户,见街上有数十人骑着高头大马,中间抬着一块木牌,上书‘为民伸冤’四个绣金大字;为头的手持一张告示,大声念道:“诸位百姓,诸位父老,万和顺是国之重臣,却不修德行,掩盖事实,装成一个君子模样,叫你们认不清他的面孔。如今王工部归来,就是要狠狠地揭穿那贼人,为民伸冤!”
四周聚拢的百姓愈来愈多,这王县丞也自得了底气,豪迈地走出酒楼,喝道:“我就是昔日的工部王尚书!”
“好!”为头的拥其上马,挽住马辔,然后与百姓作揖道:“想来这两日流闻甚多,诸位恐怕都不辨真假。若欲获知事实者,跟着我们到衙门去!”
说罢,他将告示一扔,那告示在风中停了一会,落地后就被争追真相的百姓踩个粉碎,以致四分五裂。
时叶永甲因染病在家,坐衙的乃是同知,闻人报说,外面来了一大堆人,争着要求开堂,便仓促间换了公服,升堂理事。
“上告者通名,状告何人!”
两边水火棍一摆,同知醒木一拍,便将王县丞带了上来。
县丞犹豫一会儿,方才舍工部尚书,状告魏冲,及万和顺。”
同知瞪大了眼珠子,他这新上任的脑子里一片糊涂:“大胆!竟敢冒充官职,私议郡王,该当何罪?拖下去,交付王府处置!”
“慢着,你这同知倒是狐假虎威,了不得了!”越府那个军官翻过栏杆,冲上来严厉地指责他。
同知认得是陆党之人,便不敢再搅局,顺着王县丞的话问:“那……那你想告他什么?”
“当年,因万和顺包庇染坊之事,一位染工当了替罪羊。但他临死前状告官府,说此事被人为隐瞒,应当查明;我为工部,受贼子胁迫,不得不压下此奏,然犹向现知府禀明实情,希望彻查此案。谁知魏冲受万和顺指使,烧了证据文书,又怕我再次告密,于是派刺客去杀我。幸好本人不在家中,刺客却为报复,将满府仆从杀之殆尽,实在可耻。我逃难至巢县,消声灭迹,托人办了个新告身,才获得县丞一个小官。如今是食不饱、衣不暖,几近家破人亡。我忍不住,便亲身来探狼穴,拼也要拼个痛快!”
众人听罢,纷纷拍掌叫好,引起一片喧嚷。
同知急拍几下醒木,与王县丞道:“汝倒有几分勇气。不过此事需当详查,容你先与百姓离开,缓缓计议。”
王县丞笑道:“同知尽管去查,染坊的案子余留下来的文书可不少,皆能佐证。”
万和顺还在搜集魏冲的罪名,谁知陆放轩快上他一个时辰,已把那魏冲告了。他急忙叫停了这项‘一石二鸟’的计划,与胡契道:“我本以为王尚书还告不得魏冲头上,谁知这第一句就瞄着魏冲打,看来陆放轩也想让他死了。”
胡契连忙插话:“那这双管齐下,岂不可治魏冲死罪?”
“魏冲事小,然关系着我的罪名。陆放轩那点破事与这冤杀染工相比,轻得多了。我若执意杀他,吃亏的只有我,何谈一石二鸟?”
胡契咬着牙:“事到如今,开弓没有回头箭了。当趁调查尚未明了之际,火速捉拿魏冲,才有一线生机。”
万和顺不置可否,只是揪心地望向即将黄昏的天空。
没过几日,王府就下了公文,历数魏冲之罪恶,并申明有得此人者,赏五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