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歌>女生耽美>杏林长安> 迢迢归家路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迢迢归家路(1 / 3)

姜南在一缕炊烟门口小坐盘桓,一边看茶摊娘子在给客人擂茶。

把茶叶、老姜、芝麻、米、盐放在一个擂体里,用硬木做成的“擂”棒,擂成细末,倒入茶碗中用开水冲开,便是擂茶。

姜南蹙眉看着茶摊娘子的手法,舂茶的臼里并不是一次清洗干净,而是反复擂茶。而且茶摊只有擂茶,少了佐茶的茶食,就如同白粥没有榨菜丝,豆浆没有油条配,吃肉没有大蒜。若是再有炒米、炒黄豆、炒绿豆、炒苞谷、油炸锅巴等十几个碟子,边喝边吃,连喝几碗,也能浑身舒服。

前世尝过一次擂茶,在沅江边,配上炒红薯片和炒花生,夏天中午是全然不用吃午饭的。

茶摊娘子擂好茶,神色木木地端到食客面前,另一只手安抚身边那个没断奶的孩童。姜南恍惚觉得茶摊娘子的动作不像常年擂茶烹茶的人。若是以此谋生的人面对食客多会面容含笑,而她却没有一丝表情。

面无表情地擂茶,面无表情地端茶,即使在安抚怀中襁褓内的孩童,神色也没有变化,像是带着旁人家的孩子般。

茶摊的郎君挑水回来,放下木桶,与自家娘子也没有说话,连眼神交汇也没有,径直拿起海碗,盛出一大碗的羊奶。抬头冷冽的眼神打量姜南,嘴角若有似无一抹笑意,姜南被看的直发毛,如同被阴诡地狱的恶魔凝视。

一个茶摊上的郎君罢了,姜南安慰自己。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无神论”者。即使信奉神明又当如何,隔不远便是城墙,不是还有城隍坐镇吗?

城隍,可是守护城池,坐镇一方的神仙。

姜南摇了摇头,子不语怪力乱神,肯定是太累了,继而决定中元节给大伙放个假。

姜南还在疑心病重的时候,崔翊正在兵部窦侍郎处。

“因着此事涉及边防军机,恒远你前阵子让我寻的历年卷宗,此时才算找到一二相仿的。”窦侍郎笑着把一卷东西从桌案上挑出来,推到崔翊面前。

崔翊颔首,郑重道谢。

窦侍郎笑道:“西边战场传来反攻大食的露布,恒远可听闻了?想必袁子衿早就已经书信给你了吧。”

“恒远已知晓,却是件殊为不易之事。”

从战场传来的消息,没有封口的公文便称作露布,这类消息本就希望尽快让更多人知晓,故而不加封口。既是捷报,又是以露布的形式穿入京中,即使没有袁子衿的书信,从传进来那时起,崔翊也就知晓,更何况大食的战事他比任何人都要关注。

“值得恒远费许多力气帮着查旧卷宗,那位姜氏子弟想来出色得很,若是他日得以还朝,恒远一定要代为引荐。”窦侍郎笑道。

崔翊微笑:“好。”

当初崔翊求到窦侍郎面前,用的是姜氏有出类拔萃的后辈,托别人到他面前询问,也旁敲侧击询问过,若是陇右道安西的一支戍边守军,战功卓绝可否调任京师任职,可有先例云云。但此事崔翊突然想到窦侍郎的另一层意思......

多年之前,怛罗斯战役还未起始,窦侍郎那时便已经出任兵部职方清吏司,掌武职官员的叙功、核过、抚恤、军旅之简阅。

后来战败——景辰、渝川之父来兵部问其子军旅时,窦侍郎应是知道的。

今日崔翊查阅相关旧卷宗,又说是为了姜氏子弟,当年出征,崔翊也是千万军士中的一员,莫不是为了旧时同袍之谊?像这种封存的案卷,都存于档室,原先是规定是非政事、朝堂诸相都签字,不得翻阅。窦侍郎使了些手段,让崔翊在兵部衙内借阅。

无论是窦侍郎还心念着当年吏部衙内的惨案,或是已经通晓无法宣之于口姜氏于战场上的真相,便是凭着如此艰难困境,还要还清者以清。有如此为其奔走相助的情谊,窦侍郎也都动容。

无论是大白于世,还是分辨清誉,已经过了五年,即便为了昔时生死相依的患难袍泽之情,也是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的。

“姜氏......恐怕过得无比艰辛吧。”窦侍郎又念了一句,想起五年前那一场不该有的血案来。后来偶然听闻,姜宅只剩一老妪和一孤女在世,家宅田产也在那次意外中殆尽,没钱没势,孤苦无依。没再继续言说,掩饰得喝口茶。

崔翊拂了下腰间蹀躞带,手指摩挲着那块素金云纹的犀角,冷峻的目光中,微微露出一丝暖意。是风雨成就了三娘如今的恣意洒脱,但她分明可以做曙光下无忧的女郎。

崔翊拿起卷宗来看,刚才轻松的神色已经褪去,眉眼间都是肃然。

崔翊从兵部看完卷宗出来,已经过了午时,在楼外楼用午食正巧碰到因公延误吃饭时间的苏承之。

崔翊本想等休沐日递名刺去苏府,借着大食告捷的名头商讨京官调任一事的可行性,没想到此时遇到,吏部如同政要文职,又是为管理官员的机关,决定掌管官员品级任免。苏承之本就是吏部尚书,官员调任的事应当最是了解——怕只怕他猜到后,不肯相帮。

只要此战告捷,姜氏之案,关键还在戍边将士有何名目才能调任回来。当初姜氏两兄弟甘愿成为敌国俘虏,忍辱负重这么多年,连耶娘也因此离世。

崔翊站起来,近前叉手行礼,“苏相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