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裁缝进来量身做衣,算名正言顺。但侯府里的人,拿着侯府的东西出去卖,被逮到会挨骂的。
敏儿换上便装,叶澄尚未出阁,头顶戴上帷帽,手里挟着装字帖的袋子才偷偷摸摸地出府。
叶澄带着敏儿来到京中东市。
叶澄和敏儿不知道市场价格,加上布料又只有零散的三匹,有些不好转手。不过所幸,三匹布料精美好看,质量绝伦,加上款式又新,还是给卖了出去。
然后,叶澄来到河畔的桥边,这里地方空旷,游人往来,于是决定在此售卖字帖。
敏儿配合地拿出一幅字帖,展示出来。众人经过,感兴趣的人会过来观察两眼。
一位老者过来看叶澄的字帖,询问她:“小姑娘,我看你这字帖写得挺有章法。不过,我钻研书法多年,倒是没见过这样的字体。”
叶澄见老者对她的字帖感兴趣,却在踌躇要不要入手,耐心地向他解释道:“老先生,我写的叫行书,乃先贤刘德升①所创。”
老者捋了捋黑白交织的胡须,绞尽脑汁地回忆着,喃喃道:“哦,刘德升?”
见叶澄说的有理有据,老者虽然不记得刘德升在本朝历史上是否存在过,还是决定买一幅回去研究一下。
老者朝着叶澄问价:“小姑娘,你这字帖多少钱一幅?”
叶澄回他道:“只要三十钱。”
老者拿出三十钱,交给敏儿,道:“价格倒是实惠,我买一幅罢。”
看到三十钱,敏儿兴奋地接过、收好。叶澄则把十来幅字帖皆拿到老者面前,让他自己挑一幅带走。
主仆二人在此站了几个时辰,由于这个时空没有产生“行书”,暂时无法被人认可,因此字帖没有卖出多少。
叶澄感到无奈却也没有办法,只得带着敏儿打倒回侯府。
*
自第一回出府售卖字帖,已经过去十来天。
在此期间,由于叶澄不熟悉这个朝代的书法历史,因此只能坚持以王羲之的行书每日起笔练习,写了好几服字帖。为吸引买家,这回,她在内容上下了功夫,遵照一个现代人的记忆,默写出历史上古代诗家和词家的名作。
待永安侯出门,夫人和姨娘们各自去别家串门,她便和敏儿准备着,带上满满一袋字帖,再次出府去。
因为营业的时间增长,字帖又不少,叶澄在东市花些银两买好桌子和椅子,方才开张。
叶澄等待一段时间,见没有多少人主动地光顾,只好一改被动地站起来。
关于字帖上的诗词,她早已经在心里背得滚瓜烂熟,因此可以张口念出来。
叶澄模仿诗人的模样,在桥边吟诵起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
她吟诵的内容乃是文化之精华,加之本身的气质和风度别不一般,很快便吸引到人们的目光。
路过的书生们聚集到她的身边,开始讨论她的吟诵的这些诗词:
“姑娘,好句,好句啊!”
“这些句子应为为天人所写!”
终于,人们慢慢地朝她俩围拢过来。
*
同一时间,靖安王府。
靖安王是异姓王,乃本朝功勋。
昔日,前朝因为皇子夺嫡争斗,皇家血流成河,尸横遍野。本朝天子只因当年存在感低,方能有幸活到最后,被拥立为皇帝。
靖安王空凭一身武艺,当年保皇有功,由此异姓封王,深得皇家庇佑。
靖安王当年虽武功了得,却把后代子嗣培养成了能在文臣会聚的朝堂之上展示治世之能的栋梁之才,活不像一介目光短浅的武夫。
他一共养育三子,个个皆讨皇帝和皇后的欢心。长子和次子自小听话懂事,长大后一个个端方尔雅。长子早已及冠,官拜二品,次子虽还在念书,却已立下入仕大志,要跟随兄长的步伐,为朝廷效命。
唯独,剩下的那一位幺子,自由娇纵无矩,非但志向上与他的两位兄长迥乎不同,平日里的名声和言行举止亦大相径庭。
他便是全京中名声最响亮的纨绔,于嘉则。
今日他们要阖家前往清竹寺上香。眼下,靖安王全家皆已准备妥当,全在府门口等着于嘉则起榻。
靖安王手背在身后踱来踱去,口中埋怨:“哎呀,派人叫过了没有?半个时辰前不是说他起了吗!”
一旁的下人听罢,识趣地道:“王爷,小的再去叫一遍!”
下人拔腿跑进府里,经过迂回漫长的道路,方敲响于嘉则卧房紧闭的大门。
卧房里面死气沉沉,床榻上,被褥缩成一团人形。
于嘉则听见动静,从被褥中探出头来,冲着外面问:“谁呀!打扰小爷我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