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的行为彻底没了轻视,因为她所思所想真的是匪夷所思却偏偏真的能行。但一天下来听进去多少?只能说当场听的时候感觉我都懂了,一转头,半句话都想不起来,只记得程佩仪说得有道理……
回到皇宫,六个青年进御书房给父皇(皇兄)汇报一天的结果,身后小厮还带着程珮仪送他们的反季蔬菜。
皇子们虽然听得晕晕乎乎,但都是人精,你一言我一语挨个汇报下来,不管可以复述多少干货,至少把自己暗地表扬了一通,让皇帝觉得儿子们这一趟走得很值得,一个个也都是很有见地的。
而对于大部分儿子表现出对程珮仪的肯定,皇帝心里也琢磨开了。天下之大,奇人的确不少,也许程家这个庶女的确天赋异禀呢?
虽然六人说得很散,但是皇帝很敏锐,他直觉程珮仪又在做什么新的研究,也许很快就会有类似前头的成果出来!
他看着底下一串的儿子弟弟,凡事不能把一切希望寄托在一人身上,程珮仪再能干,也得有人能学到她的本事,或者还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于是,暗下决心打死也不去第二次的皇子们,很快收到了皇帝的口谕,没上朝的皇子三天去一次庄子,上朝的皇子们休沐日过去学习,万一他的儿子们也有这样的天赋呢?一个都不能落下!
沉默寡言的二皇子四皇子还好,大皇子脾气好,也只在心里暗暗叫苦,三皇子和五皇子却如丧考妣,五皇子仗着年纪小让母妃去求情,结果被皇帝骂了一通,什么都没得着。
这事,兄弟之间又笑了一回,主要笑躲在背后的三皇子。
楚王是最淡定的,甚至对此还满心欢喜与赞同。只有他自己内心知道,对程珮仪那一套套理论,他听着到底是什么心情。
头一回来的时候,程珮仪可以欺负他们初来乍到有些懵逼,把这些人安排得明明白白,谁都回不过神来;如今接二连三,甚至天天来,程珮仪有些管不住这些大爷们了。
管不住索性不管,只要他们别干扰她种地。
皇帝远在皇宫,程珮仪不再拉着他们上课,如此轻松自由的氛围下,各人的选择就开始分化了。
大皇子是个很实诚的人,皇帝让他来学习他就认真学,虽然他心里不太喜欢,对农业又脑子很不灵光,但是休沐来一次,他能忍受也愿意努力;
二皇子很内秀,程珮仪主动说话他都不怎么开口,对种地这回事,他不发表意见但是也不认真学,总之是沉默抵抗,非暴力不合作。程珮仪看出了这点但不管,再说她也管不着。
三皇子是个大咧咧的性子,宁可去挥锄头也不愿意听程珮仪滔滔不绝讲理论原理,仿佛是第一次留下的阴影,谁都不能提蓄水保肥四个字。
四皇子是个隐形人,几个人同时在场,程珮仪总是会把他忽略掉,但是因为他没差事天天来,程珮仪见得多了慢慢发现,这位四皇子对此很感兴趣并且学得很认真。
而四皇子和看似毫无交流的楚王关系很亲近。
程珮仪初感知到的时候很惊讶,因为前世原主对此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印象,夜里重新翻看回忆,才发现的确有痕迹,只是原主一直觉得楚王与人为善,对谁都关照亲切,并不觉得这事有何特殊,也没想过两人关系好不好。
楚王挺忙,也是休沐来一次,比其他人都认真,比四皇子少了一点热爱。不能说四皇子就是爱种地,而是像现代的学生一样,四皇子课堂学习结束后还会自学很多,会在独处的时候与程珮仪交流观点。
五皇子和程珮仪年纪差不多,这位是来游山玩水的,脑子很灵,但是看不上种地,也不爱认真学。
程珮仪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愿意学的她就多交流,把现代农业知识尽可能灌输给他们,希望他们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势,做出比她更多的事情;不爱学的也不管,谁能管皇子啊!
事实证明她这样做没错,比如大皇子虽然不爱农业,但是他看到了玻璃温室的重要性,他去找人研究琉璃去了。
半年多后,程珮仪的温室大了两倍。
而与所有皇子朝夕相处的程家庶女,在外名声已经彻底响亮了。至于是好是坏?哪怕觉得她不守妇道与皇子们日日见面,家中儿子宁可娶无盐女也不要程家女的人,也不敢说出真心话来。
开口必然是夸赞。
不是没有御史弹劾程珮仪的离经叛道,但是皇帝问谁能代替程珮仪?满朝默然。皇帝又问,谁愿意派出家中女儿去学习,让这些女眷学成回来教你们如何种地也行。满朝反对,他们可是要嫁女儿的!怎么舍得女儿吃苦或者嫁不出去?皇帝耐心告罄,那你们觉得程珮仪所做之事不重要?没人敢回答,当然重要了!能让皇帝名留青史!
于是,御史也沉默了。
程珮仪知道这一切,但是实力就是最好的保护伞。一个现代姑娘来古代,脑子里有大量的知识财富,只要能把自己武装得有实力,高调又怎样?一味低调伪装自己,服从这个世界的三从四德,在家讨好父亲斗嫡母,只求一件好婚事,出嫁斗婆婆小妾,争取丈夫的欢心……这和无数被封建压迫的女性有什么两样?
前世原主是可以脱离父权夫权这两座大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