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歌>都市言情>从1983开始> 第五百八十六章 杀人诛心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八十六章 杀人诛心(1 / 2)

“吴总早!”

“吴总好!”

11月的早晨,阴云,吴孟臣裹着一身寒霜步入中影大院,白胖的脸上带着一丝愁郁。

没上楼,找人交待了一下工作,“我去XX部,有事给我打电话。”

“好的。”

他随即出门,上了车奔西长安街。

紧挨红墙,临着府右,有一座大院,车辆在门口检查,出示证件缓缓驶入。吴孟臣来到一间办公室,先等了一会,末了见到领导,姓丁。

“刚才有个会,坐坐,喝点什么?”

“茶就好。”

“小吴是上海人吧?那沏点绿茶,我是喜欢喝红茶的。”

领导亲手倒茶,坐在沙发上笑道:“早听说你的大名啊,一直没机会聊聊。你是个聪明人,我也不拐弯抹角,主要是最近一段时间,收到下面很多反映,我想听听你的说法。”

“呃,您这么问,我倒不知从何说起了。”

“那就从改革开始,我刚好捋一捋。”

“好的。”

吴孟臣酝酿了一会,道:“电影改革的主旨,是将计划经济变成市场经济。其实跟国企、工厂的改革一样,它们的问题和困难,我们也相似,没什么神秘的。

从1993年以来,我们依次做了取消统购统筹、打破省公司垄断、放宽拍摄资质、新影和央视合并、儿影由中影接管、引进十部外片等等。

以前发行、放映混乱,权责不明。我们把发行权交给制片厂,把放映选择权交给影院,下一步便是收回管理权,也就是把制片厂从文化口拿回到广电系统。

这样权责分明,关系清楚,有助于催化市场。”

“嗯,继续。”领导点点头。

“所谓电影市场化,简单讲就是让更多人拍电影,更多人放电影,更多人看电影。

我们现在的步骤,是逐渐放开拍摄资质,接下来是发行、放映资质。让各界资本都参与进来,可以成立发行公司,组建院线。”

“引进片你讲一讲。”

“引进片呢,主要考虑刺激市场,开拓眼界,也能刺激国内的文艺工作者提高进步。”

“初衷是好的,但问题很多哦。”

领导夹着根烟,道:“你考虑的过于片面,没有顾及实际困难。今年预计生产146部故事片,结果全被这几部电影霸占了,什么《红番区》《真实的谎言》。

制片厂投了钱,连成本都收不回,他们日子本就不好过,你这么一搞,更是雪上加霜。”

“可我们不是没有好片,阳光灿烂6千多万,还有两部破4千万。我们可以拍自己的大片!”

吴孟臣有点激动。

“我知道,我知道,我不是没有考察过……”

领导示意他冷静,语重心长:“制片厂普遍反映拍摄资金困难,行政负担太重。像长影厂,职工多,退休人员也多,还都是些老资格老同志。

投100万拍片,就要拿40万的行政支出。你说这样的情况,怎么可能拍出大片呢?”

“所以我们在放开资质啊,鼓励制片厂和民企合作。还有院线……”

院线是吴孟臣最想搞的,道:“多厅影院一定是未来的标准配置,现在一个厅,放一部片,如果七个厅,就可以放七部片。

制片厂的片子无处放映,我们扩大平台就好了,每年一百多部电影完全装得下。”

“不不,你的思路从根本上就错了。”

领导明显不赞成,道:“小吴啊,首长在大会上怎么强调的?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

难怪有人说你商人习气太重!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这才是九五期间的总基调。

制片厂在过去有大功劳,我们不能轻易放弃,要鼓励、帮助他们多拍出好作品,尤其是弘扬主旋律的优秀作品。”

“可院线真的是改革重点……”

“哎,就算你把院线建成了,引进片还是攻城略地,制片厂还是赔钱,那又怎么说?”

“这是观众选择啊,我们还能强制观众喜欢什么么?而且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势必要经历阵痛,等我们慢慢积累,肯定能迎头赶上的。”

“所以说,根子还在自家身上。保护好国产片,提高质量,这样跟你说的不冲突嘛!”

领导制止住他,道:“好了,我们的首要目标是多生产主旋律电影,降低制片厂负担。有了政策支持,产量和质量自然上来了。

今天就到这里吧,你先回去,最好学习一下会议精神,要讲政治。”

“……”

吴孟臣不知怎么走出办公室的,到了外面吐出一口白气,太阳还没出来。

“去广电。”

他吩咐一声,车辆驶出大院,又来到广电。

见了田领导,把事情一讲,田领导也激动了,道:“我跟领导也谈了一次,我不认同他的思想。

只要搞电影改革,谁来都得这么改,除非不改革!

还有那些借题发挥的,引进片虽然火爆,国产片的观众人数和票房不也提高了么?证明观众是愿意进影院的!

制片厂困难,我当然知道困难,不也出台政策让他们慢慢转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