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的,但跟以往的完全不同……说不好,反正我挺喜欢的。”
“我觉得多拍点这样的电影特棒,观众不是不爱看主旋律,主要是吸引力不够。”
搜狐迅速推出《风声》专题,bbs更是热火朝天,尺度大开。
“有生之年!我的梦想居然实现了,巩丽和张蔓玉!”
“我和朋友们看完,讨论了一宿里面的酷刑。尤其是绳子,现在看到绳子就兴奋,啊呸,害怕。”
“赤果果的性暗示,不,应该是通过x虐待来获得快感,以前的人真变态。”
“我怎么觉得巩丽和张蔓玉有点小暧昧呢?”
“不是小,是大大的暧昧,楼上的我们细聊。”
9月5号上映,跟着教师节,中秋,国庆。
在国庆前夕,上映两周半的《风声》反而又迎来了观影高峰。因为包场开始了,各政府机关、国企、事业单位等等,都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学校也没落下,学生不让看,老师可以看啊。
政策绿灯最霸道,以前许非出片子,仍要一个省一个省去谈发行。这次爽快的让人害怕,分账怎么算、几号上映、用什么海报、明星见面会……全盘接受,畅通无阻。
包括一直不对付的那个省。
老总已经换掉了。
外面喧嚣阵阵,许老师也没闲着,只是有点蛋疼——他忙着参加各种座谈会。
电影协会的、文联的、市部门的、中央部门的,级别一个比一个高,推不了。车轱辘话反复说,议题就一项:
“主旋律到底该怎么拍?”
“我觉得任何电影,都要分三个步骤:让观众能掏钱进影院,让观众能看下去,然后才会有喜欢、不喜欢的问题。”
“《风声》说白了很简单,明星造势,观众见着大明星了,诶,第一步就成功。
他们愿意掏钱去看,然后片子质量好,这就能看下去。”
“有人说《风声》是个例,投入太大,制片厂承受不了。那我想问问,以前的主旋律大片花的钱多不多?
不亚于《风声》吧,为什么市场表现一般?”
“思路啊,不能再固步自封,必须要创新!”
“……”
有的赞同,有的反对,但反对的也说不啥,人家成功了。
举国气势,吊打今年的所有作品,包括《鸦片战争》和《侏罗纪》
总之,业内对主旋律有了新的认识,原来还可以这么拍……
(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