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心尼姑会做面食,她当即下厨做了两碗手擀面。
揉好的面团已经醒了两刻钟,擀薄,对折,切细。再撒点面粉防止粘连,抖一抖,烧水下锅,煮熟之后便成了两碗汤饼。
出家人爱吃蔬菜,尼姑在自己吃的汤饼上烫了嫩嫩的荠菜,这种时令野菜闻起来十分清香。再滴上两三滴芝麻油,那便是香喷喷的一碗面。
轮到小孩的那一碗面条,她用小锅把红烧肉炖得热乎酥烂。连带着肉汁做浇头,一股脑地淋到面条上面。五粒红烧肉不多不少,胃口大的大男人可能不够吃,但对于一个小孩来说正好。
愿心尼姑想着,吃太撑不利于养生,吃个七分饱就差不多。
她还不知道,那罗延其实已经在外头吃过一顿,肚子已经半饱。只是这小孩没吃过红烧肉,眼馋嘴更馋,迫不及待地把东西拿回来家里,想要立刻吃到肚子里才好。
“听闻南面修行出家的,都只能吃素了。”愿心尼姑叹了一口气,“他们真惨啊。”
“可不是么,肉多好吃啊,怎么吃都吃不够。”
那罗延趴在厨房门口,闻到了红烧肉飘出来的肉香,正等着养母给自己烧肉吃。他头一次闻到这么香的肉,光看着色泽油水就饿得不得了。
若是用红烧肉的浇头拌面,滋味十足,这该有多好吃啊!
小孩吸溜一下嘴边的口水,突然有些向往阿瓘的生活。阿瓘的九叔开店,阿瓘肯定能顿顿吃红烧肉吧?
就冲着这个,天天叫他练武减肥,他也乐意啊!
“就这么想吃肉?”愿心尼姑看到孩子的馋样,温柔地笑了一下。
她盘算着自己明天得买点肉,她不吃肉,那罗延是长身体的时候,总要吃肉的。愿心尼姑长期吃素,也不过是她更喜欢吃口感清爽的蔬菜和瓜果而已。
没有别的原因。
她以前吃过肉,也做过肉,不过手艺一般,聊胜于无。
北方的佛教没有吃素的规定,和尚和尼姑禁止吃的“荤”,并不是肉类的意思,而是指大蒜、葱、韭菜、薤(藠头)、兴渠(多年生草本,根似萝卜,有濃烈蒜味)这五种蔬菜。
而南方的和尚和尼姑们就惨了,不仅不能吃这几种味道大的蔬菜,连肉都不给吃。
因为南梁的皇帝下令,不许僧人吃肉。
一年多前嗝屁的梁武帝萧衍是一个狂热的佛教徒,自从信奉佛教之后,他不近女色,不吃肉食,不但他自己这样做,还在要求全国人民都学习这种精神。连带祭拜祖先,他都不允许再用猪牛羊,要求用蔬菜代替。
地底下的祖宗们:想要打死你这个不肖子孙!
这怎么行呢?
拜神没有肉,简直就是没诚意啊。
大臣们纷纷反对,最后梁武帝退了一步,允许用面粉捏造成牛羊的样子,来忽悠地底下的祖宗们。
地底下的祖宗们:连鬼都骗,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萧衍不仅坑爹坑祖宗,他几乎坑了一整个国家。
他四度出家,每次都要大臣们花大价钱把他从寺庙里赎回来。第二次出家,朝廷捐钱一亿,赎回皇帝菩萨。第三次出家,朝廷捐钱两亿,第四次出家,朝廷捐钱一亿。
南梁的国运由盛转衰,这位皇帝菩萨功不可没。
如果说南面的菩萨慈悲为怀,即使有属下犯错也不惩罚。那么北方的高氏兄弟也许就是另一个极端,要让高洋不睡女人不吃肉不杀人,比杀了他还难受啊。
高氏的词典里压根没有这个词。
那罗延捧着一大碗红烧肉拌面,跟养母说自己今日的事情:“……我认识了一个朋友,叫做高孝瓘,他竟然是文襄皇帝的儿子!我还见到阿瓘的九叔,他人挺好的,请我吃红烧肉。”
“你认识高氏的人了?”愿心尼姑愣了一下,“那罗延和朋友玩得好,但别透露出去你父亲的身份。”
“我知道,我又不笨。”
小孩闷闷地答应了。
他的父亲杨忠是大魏的将军,大魏又和齐国有仇,要是让阿瓘知道他的身份,说不定他就不跟自己玩了。比起孤独的阿瓘,那罗延其实也没有什么朋友。
准确来说,阿瓘是他的第一个朋友。
一个长期住在别馆的二十几岁尼姑,带着一个男孩生活,他们没有正经收入,却手头一直不差钱。再加上愿心尼姑的底子不差,女人的面容秀美,这就更可疑了。
附近的人不时指指点点,说尼姑是做皮肉生意的。
还有人编排,说男孩是尼姑的私生子。
大人们的风言风语,很快就传到孩子们当中。比起拉着一张遮羞布的成年人世界而言,小孩的恶意会不加掩饰,更加伤人而不自知。
只因为那罗延的衣裳是新的,他的鞋子是新的。他的养母很温柔,从来不打小孩,他生得好看,他的兜里还有钱买零嘴。所以很多嫉妒的小孩会联合起来,一起来嘲笑那罗延,只要那罗延哭了,他们就会很得意。
“哈哈,没爹的鼻涕虫!”
“鼻涕虫出来咯——”
“鼻涕虫,回去找你的秃婆子吧!”
小时候的那罗延很伤心,被街上的小孩孤立排挤后,他哭着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