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什么别的话?”
朱允炆就将刚才秦昊对自己说的那一番话告诉了吕氏。
吕氏听完了之后,也忍不住瞳孔收缩,显得激动又意外。
但妇道人家的心眼儿总归多些。
她皱起眉头。
“你确定国师对你的态度很是热情?可是之前他跟燕王分明才是关系最好的。”
朱允炆拼命点头。
“是啊,母亲现在儿子已经得到了国师大人的青睐,只要好好加以学习,到时候肯定也会让皇爷爷回心转意的。”
听完了朱允炆如此肯定的话,吕氏连忙笑着捂住他的嘴,故意板着脸说道。
“这些话一定要慎言,日后可不要再说了。”
朱允炆点了点头。
日落西山之后,忙碌了一天的秦昊。
从东宫离开。
然而,他并没有回到国师府,而是再次来到了午门。
午门的侍卫人高马大。
看见秦昊过来了,连忙换上一副热切的面孔,替秦昊牵过马绳,然后对着属下吩咐。
“去给国师的马喂最好的马草。”
秦昊拱手笑了笑,说道。
“劳烦禀报一下,我要面见圣上。”
“国师大人,稍等。”
侍卫客气的应了一声,随后转身小跑。
片刻之后。
侍卫再次回来,然后在前方给秦昊领路。
秦昊来到御书房。
角落已经点起了灯火,朱元璋还在熬夜批改奏章。
听见秦昊过来的动静,他抬起头,颇有一些疑惑。
“国师怎么过来了?这会儿你不是应该讲完课回家了吗?”
朱元璋笑了一下,举起茶杯抿了一口:
“我还记得以前国师最是懒惰,平日里连一句话都不肯多说。”
“更别说像现在这样,三天两头都跑到咱这儿来了。”
秦昊对着朱元璋拱了拱手。
“陛下今时不同往日,毕竟现在微臣已经是国师了,自然应当更加尽心尽力。”
281
朱元璋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那国师过来找咱是有什么事儿啊?”
秦昊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语言,开口说道。
“这一次给允炆下讲课之后,微臣的内心思绪颇多。”
“又感慨陛下这个时候都还在批改奏章,实在是辛苦万分。”
“微臣认为,史书上应该纪念着陛下的辛苦。”
“而现在,红薯引进来了,地里面不缺粮食了。”
“那么这个时候就应该发展文娱,让百姓们的内心丰富起来。”
“这样一来,也有利于咱们大明的发展。”
为什么发展文娱活动会有利于大明的发展?这一点,朱元璋并没有听懂。
不过他已经有了经验,只要跟着秦昊走,总归是不会出错的。
于是朱元璋微微颔首。
“既然如此,那么先生又有什么别的打算不成?”
秦昊点了点头,说道。
“微臣打算修撰一大典,其名的话,就叫洪武大典如何?”
朱元璋听着这磅礴的名字,忍不住来了兴致,微微挑眉问道。
“哦,这洪武大典乃是何物?先生仔细讲讲吧。”
秦昊点了点头,然后对着朱元璋说道:
“微臣想的是这洪武大典应该包罗万象,其中包括了人文地理歌词诗赋……”
“总之就应该称得上是百科全书了,主要的作用就是传承文化。”
“百姓富裕起来之后,应该也让精神不再那么匮乏,并且这洪武大典修撰出来,陛下,您必然能得到天下人的美名!”
“它仅能够彰显咱们大明朝的繁荣昌盛,而且还能收服天下人的心,展现出容乃大的仁义。”
朱元璋一边听着,心头火热了起来。
因为朱元璋登基之后,虽然他有心想要平息战争。
但是奈何前元余孽,纠缠不止。
导致国家一直没有得到良好的休养生息。
文化也有些许的断层。
如果像是秦昊所说,有了这洪武大典的话,那么就能将一些文化记载在书籍上面,永垂于世。
再一点朱元璋因为是农民出身,所以对百姓非常在意。
他重刑罚,严律令,为了预防贪污行贿的现象,这一路上可谓是杀了不少的官员,手中的杀虐很重。
虽然朱元璋是一个铁血皇帝,但是人到了老年的时候难免会糊涂,朱元璋一边想杀更多的贪官,让这江山朗朗无忧,又想金盆洗手为他的标儿再积一些福德。
秦昊那一句仁义。
瞬间就吸引了朱元璋的心。
是啊,现在国家终于稳定了。
百姓们也吃得上饭了。
所谓饱暖思淫欲,就算朱元璋是一个成熟稳重的帝王,也难免逃不过想要给自己一点小骄傲。
于是朱元璋沉吟片刻后,就对着秦昊说道。
“国师,咱倒是觉得你口中的这洪武大典很是不错,只是还有一些什么准备工作,还得要先生你自己去多多筹备了。”
朱元璋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