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黄帝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建立了显赫功业, 从而彪炳千秋,受到炎黄子孙的共同尊奉和衷心崇敬。与此同时, 对黄帝的崇拜和对黄帝的祭祀也成为诸夏历史传统的重要文化现象, 每值清明节和重阳节, 无论公卿巨贾、贩夫走卒, 皆至黄帝陵拜谒礼祭,对人文初祖表达内心的虔敬和祈盼。
祭祀在中国历史传统中也有极为重要和丰富的内涵, 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以及‘礼之五经,莫重于祭’之说。根据古代文献中民得其利、民畏其神、民用其教以及黄帝崩,其臣左彻取衣冠几杖而庙祀之的记载,不难想见黄帝逝世后的影响之彻,缅思之深,祭仪之隆。
从黄帝时候的远古时代起,直到如今的大清,数千年来都保留了这份传统, 也是彰显他们的正统身份。
如今大清的祭拜与明朝时相差无几,即皇帝亲撰祭文, 遣使致祭。而其中京城历代帝王庙的祭祀多由皇帝主祭, 春秋二次祭祀,而黄帝陵庙致祭,多由皇帝派专员致祭, 一般是每三年一次, 也有临时祭告。
胤禛登基以来, 行事作风就与康熙别不相同。他不下去南巡,连围场也只是去了一趟,之后整个人就被钉在养心殿里养活。夏日里炎热时候,他也以弘昼的水空调足够凉爽为由,不再出去园子里劳师动众。再看生活上的细节,胤禛是属于节俭派,但是祭祀一事却不敢省略。
对黄帝陵庙的祭祀仪式向来隆重,规模宏大,次数也多。从清世祖开始,前前后后特遣使赴黄帝陵致祭也有多次。但基本上去的都是那么几个人。
胤禛为了一劳永逸,决定今年出门的祭祀活动都给了弘昼,也就是说让他出门几趟走动走动。
弘昼听了一个头两个大,“全都是爷?那三哥呢?”
好歹也算是长子了,总不能只累底下的孩子吧?
总管笑盈盈道,“三爷性情率直,皇上已经特意为三爷遣了差事,四爷也在编撰文书。皇上瞧贝勒爷大半年不归,想来近日得空,便只能麻烦贝勒爷多走几趟了。”
那是几趟吗?
黄帝陵、景陵等等,繁文礼节不说,地方时间还都不同,他哪有这个国外时间记这个?
而且他不回去估计就很闲有空是什么逻辑?
那他要是说进展忙碌走不开身,不就是说自己大半年都没有成效,啪啪打脸么?
这能干吃亏,不能干丢人!
弘昼神色有点阴郁,他盯着总管,“六弟多大了?”
总管一愣,“三个月了。”
“哎,小就是好啊!”
弘昼由衷羡慕三个月的弟弟,总管闻言笑了,“贝勒爷也不大,贵妃娘娘还时刻惦记您,还特意叫奴才问贝勒爷,年节可要回去?又是几时回?”
“既然如此,等我祭祀完了就会回去。”
“是,那无事奴才就回去和娘娘报喜去。”
“等等,爷写一封信。”
“诶,奴才等着。”
弘昼搓了搓手,他抽出桌案的屉子,将那一本本的手翻漫画书放在一空的匣子里,顺道还有装好的首饰等一起放进去。
手翻漫画书是他偶尔画的,见证了他鬼斧神工的画技不说,还能看到他在这里的生活状态和小事。这比干巴巴的书信有趣多了,最近他和康熙的通信方式就是以画相传,诙谐有趣还能散发个人思维。
而首饰纯粹是意外,因为地势的原因,车道常常要绕着远行以至于一直拖累了工程。弘昼好不容易才捣鼓好技术方面的问题,对于车道他自然就急切的想要看到成果。所以在一处山洞前挖了几日后,弘昼特意走了一趟‘顺风’快递,找九叔等人拿来□□直接炸开。
这种快准狠的方式让弘昼的计划十分顺畅,也让他收获了山中某种不认识的石头。
石头乌黑,在灯火光色下更是透亮。当时捡到的石头有好几块,弘昼拿来砸拿火烧,发现这玩意儿看着好看。找不到它的实际用处,弘昼闲着的时候在草稿图画边上设计了耳饰等款式,他看着还不错就让人拿去打了出来。
女性对这些东西都有莫名的好感,尤其是长得好看的。耿氏自然也喜欢,不过她觉得自己上了年纪,对于那些鲜嫩好看的最多是望两眼。宁愿省下来赏给自己的妹妹和弟妹们,都不会自己穿上戴上。
像这种深色又透亮的则不同的,搭配的好也不会显得很深沉老气。相反这是独一份,还是弘昼这里送的,耿氏肯定会戴上来。
弘昼脑中想象着,还特意的做了几个款式。又想宫里还有嫡母等人,到时候额涅拿去投桃报李什么的,出手大方也不会依依不舍。额涅看了肯定喜欢,再加上弘昼还多做了几款,到时候投桃报李给一对给嫡母什么的,想来额涅也不会说舍不得。
书信很简单,交代自己的事情,再回复自己会在年前回去团聚。
弘昼的狂草写得越发自然天成,各有他的模样风格。信封一折,放在匣子里一同交给了总管。
总管笑着应了,眼看弘昼摆手又要埋头画画,他有些狐疑低声问道,“娘娘的在这里,不知皇上的?”
“阿玛?他没有。”
弘昼说的格外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