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歌>其他类型>大宋小农民> 第 107章 全郡抗旱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107章 全郡抗旱(1 / 2)

听到潘小安的许诺。潘学官感动的老泪纵横。

“知县大人,我保证一定把这些孩子都教育成才,成为国家栋梁。”

“便是如此。读书使人明事理,学问多了,总归是好的。”

如此过了半月有余。眼看进入到十二月,天上还是不下一点雨。

而这个冬天也没有去年那般寒冷,立冬之后,连一场雪也没有下过。

潘小安召集木匠,紧急打造运水车。同时,他还找来畜牧官,让他负责去买牛马骡子。

潘小安也想打造风车取水,但就这一条沭河,很多河段河滩太长。

在没有水泥钢筋的世界里,想要铺设管道,无异于痴人说梦。

好在村民都很勤劳,一家老小齐上阵,挑水的,端水的,都在想尽各种办法往自己的麦地里送水。

水车的投入使用,也帮他们缓解了一些压力。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千百年来,都是如此。靠天吃饭的农民,除了自救,就只能祈祷。

有县里的乡绅联名来到县衙。

他们告诉潘小安,是因为许知县在夏季的时候,没有敬河神,龙王发怒,才不肯降下甘霖。

潘小安想要告诉他们,旱季,雨季都属于正常,但想了想还是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与其被有心人利用民俗蛊惑百姓。还不如县衙出面,把祈雨这个项目做成民俗。

“众位乡绅说的有道理。我看这样吧。我们县衙出银五十两,你们这些乡绅每家出银三十两。

咱们请上手工匠人,做一条水龙入河,在摆下三牲以作祭祀,你们意下如何?”

“知县大人,谁持龙首?”

“今日你们七人,也算是郡上响当当的人物,咱们在此成立一个商会。

以后祭祀之事,便由商会主持,这样办可好?”

“大人这个提议,我觉得甚妙。只是这会首该有大人来做。”

这是本郡最大的粮商刘伯贤。

他就是去年元宵节时,在凤仙楼替潘小安说话的刘员外。

“不可”潘小安拒绝道。

县衙可以做生意,县令不可以。

成立商会之事,只是一个设想,不能操之过急。眼下还是以祈雨抗旱为主。

咱们彼此之间,也要相互加深理解,才能更好的合作共赢。

而水龙入河,便是我们第一个要合作的项目。

至于这个龙首,我只能从商业角度去猜度,那便是价高者得,你们意下如何?

刘员外财大气粗,“既然知县大人发了话,那我就出一千两,连县衙的那一份也出了。”

其他人便不说话了,在整个凤凰郡,谁敢和刘员外斗富?

潘小安不想让他一家独大。

这样吧,刘员外出五百两持龙首。县衙出一百两,表现县衙的态度。

其余四百两你们六家分摊。若是有困难,也可以退出,缺失的份额由刘员外补足。

刘员外点点头,“还是大人想的全面,刘某孟浪了。”

其余六家一合计,每人不到一百两银子。

交上这笔钱,以后就能加入商会。就算加入不了,也巴结了知县大人,这样的买卖简直不要太划算。

很快这一千两银子就凑了出来。

刘员外找来纸扎的工匠,不分昼夜的赶工,争取在腊八之前,把水龙扎好。

而其他六家则派出族中强壮子弟,出来进行舞龙训练。

而训练他们的老师,就是王进。

王进早年在汴梁时,就教过兵士舞龙。对于舞龙的身法,技巧,他比谁都懂得。

王大福也跟着训练,他舞的是龙颈,这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部位。

很快就到了腊八这天。一条巨形的水龙,横卧在县衙前街。

刘员外的侄子,刘通手持龙首,等着潘小安画龙点睛。

潘小安领着县衙里众人,穿戴整齐,只等吉时到来。

潘学官做了一篇《水龙入河》文,在吟唱:

凤凰落于地,飞龙行于天。龙凤呈祥日,百信自甘甜。

今郡逢干旱,百姓遭苦难。久旱盼玉露,水龙入河湾。…

这老学究打油诗做的溜,倒也是把事情讲的明白。

潘小安手持朱红,抱拳面向南方:

“今郡上干旱,特造水龙入河。佑护沭河两岸百姓。

我待圣天子牧民,代皇上画龙点睛,祈求上苍保佑。”

说罢,潘小安把朱红点在两只龙眼上。那水龙好似活了一般,瞬间灵动起来。

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刘通持龙首,王大福持龙颈,把个水龙舞动的威风八面。

沿途街道上站满了百姓,有人悄悄拽下龙身上的干果,有的则撒上麦糠送福。

一直把水龙送到沭河码头,那里早已备下三牲祭品。

檀香袅袅,裱文送上。

“水龙入河,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一条水龙入河,瞬间化为乌有。岸上百姓,无不啧啧称奇。

说来也巧,水龙入河之日,天上便下起大雨。

这雨一直下到晚上,天空上飘下雪花。

入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