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小木的家人对孩子十分溺爱,见孩子因为挑食而在学校吃不饱,常常偷偷给他塞零食。当田义提出膳食改善计划时,小木家人一开始是退怯的。但见田义锲而不舍,在校内多番沟通改变好处,又两次上门家访,小木家人才终于答应,去配合尝试改变孩子的挑食现状,如此,田义终于能放手一试。
第一步,在小木吃饭前,田义先用勺子沾口味较重的菜汤,先让小木嘴唇接触,浅尝味道,然后再将三分之一勺汤送进小木嘴里,见他稍稍一抿,接着便在他还未抵触前,急忙喂饭,防止他将前面的食物吐出。
这一步浅尝辄止,坚持了三周。
第二步,稳中前进。田义将米饭拌菜汤,用勺子小口小口地喂小木。看着简单的一步,过程却十分艰难,小木虽没有哭闹,但他扭捏着连手带勺,将沾上菜汤的米饭挑出去。不过,因为挑出去的有限,小木仍是吃进去了一些带菜汤的米饭。
两周后,小木的挑剔行为依然存在,但比起最初,抗拒感已减轻许多。
对此,田义隐隐有些兴奋。某天中午,唐淇在做完学生身体健康常规检查后,与他闲谈了几句。
“田老师心情不错嘛。”
“唐医生哪里像内科医生?分明就是心理医生!”
“这两天又在调教谁?颇有收获?”
“小木,一个多月了,可算有些变化。”
“哦?什么改变?挑食还是如厕习惯?看来上次聊完,你就开始行动了!”
“嗯,重点先改善挑食!我就不信,等他尝到人间百味,还能一直拒绝?”
“有改变,总是好的。继续循序渐进吧,加油!”
“是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我仍需努力。”
话虽如此,田义勾起的嘴唇,将他的好心情,显露无疑。
第三步,加大诱惑。除了猪肉白菜馅儿主食,小木最喜欢的主食还有馒头。于是,田义每次都会揪下两块馒头,一小块沾上菜汤,一大块仍是白馒头。
“小木,吃掉老师左手这块菜汤味儿馒头,我就给你一块大白馒头!”
“呃……”小木撅起嘴,有些想拒绝,但看着田义手中的另一块大白馒头,过于诱人,他又不舍得拒绝。
就在小木犹豫的瞬间,田义已经将沾了菜汤的小块馒头塞进小木口里,看着他皱着眉头,似乎想吐出来的时候,又迅速将大块白馒头喂进他嘴里,根本不给他吐的机会。
这些斗智斗勇、强买强卖的步骤,持续了长达一个多月。在此期间,田义会根据情况,将沾菜汤的馒头,换成拌了菜汤的米饭,又或者将菜汤换成一口菜、一口肉,总之,就是变着法地让小木尝试和体会各种以前从未接触过的味道。
最后一步,直奔主题。将菜拌入米饭中,待小木全部吃完后,田义才给他一块白馒头作为奖励。最后这一步,也是最漫长的一步,时间跨度超过两个月,几乎持续到期末。
漫长的改变过程,经常出现反复,就像一场马拉松式的拉锯战。这要求田义既要坚定信念,稳住心态不要崩,绝不半途而废;又要耐心观察,随机应变,并根据孩子的身心反应,与家长充分沟通,了解情况、分析问题,并适时做出调整。
不过,田义欣喜发现,不仅小木的挑食情况得以改善,就连小木家长,在看到孩子的变化后,也有很大的改变。田义的耐心、细心和诚信,深深地打动了小木家人,他们从最初对田义尊重有余、信任不足,转变为更多的认可、理解与支持。他们也渐渐认识到,对孩子的爱,不只是以为满足,努力帮助他改善、获得更多的人生体验,是更好的选择。
至于如厕习惯、固定马桶的问题,田义先是做了次家访,通过与小木家人沟通,了解家长对这件事情的态度。他举例说到近几次外出活动,小木奶奶带着固定马桶多有不便,后来甚至因此错过了不少外出活动。小木作为孤独症孩子,内心世界本就比较封闭,缺席外出活动,无疑是遗憾的。田义进而强调,随着小木年龄越来越大,他使用固定马桶的刻板行为必须进行干预和改善,否则将会严重影响他的生活质量。
听完田义的介绍,向来宠小木无边界的家长们,也纷纷表示很愿意配合,会竭尽全力,一起参与田义制定的干预计划。
田义为小木制定了系统的训练计划,通过行为塑造法,一步步训练他在学校上厕所。从他开始并不会自己脱裤子,到手把手教会他脱裤子、提裤子,经历了将近一个月的密集训练与强化,这才帮助小木渐渐掌握上厕所全步骤。只要跟他说:“小木,去上厕所了。”他就会主动走到厕所,独立地完成所有上厕所步骤,且十分流利。
这在普通学校是不可思议的事,在特殊学校却并不稀奇。田义也从最初对进度缓慢的不可思议中,逐渐情绪抽离,变得越发沉稳淡定,到后来碰上一点进步,就洋洋得意,对小木给予肯定的同时,也暗暗肯定自己的策略。
然而,看起来特别成功的干预,并还没有达到田义的目标。因为小木只是完成了上厕所流程,却没有真正如厕,他每次都要憋着回到家,使用他的固定小马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