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歌>都市言情>被辞退后,我在股市杀疯了!> 第 553 章 收购的烦恼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553 章 收购的烦恼(1 / 2)

在霓虹国的金融行业,一直有一个不成文的潜规则,一家正处于扩张期的公司,银行一般是不会向其催债的,股东也一般也不会逼迫这家公司高分红。当然了,前提是这些债务和分红必须以日元计价。

这种被西方金融家称之为“可怕而腐朽的制度”,却保证了霓虹国的公司在创业初期可以实现最快速的成长。也从某种程度上,助长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霓虹国超级金融泡沫。

这种制度发展到极致的后果就是,霓虹国再也无法诞生新的大型企业,没有投资人愿意去投资新公司了。因为它忽视为了股东的利益,要知道,股东才是公司的主人,你公司高负债还不分红,股东从公司发展中常年无法获得好处,那股东投资你的公司还有什么意义?

但是霓虹国死板僵硬的制度下形成的路径依赖是很难更改的,就比如说,直到现在,霓虹国政府办公电脑还必须安装软驱和光驱,连传真机和U盘都是高新科技产品,互联网更是很少人会用(我估计很多九零后和零零后都不一定知道软驱是什么?)。

所以当软银集团得知霓虹国三大商业银行让他们偿还到期的债务时,他们才会感到很诧异。之前软银公司在霓虹国国内银行的借款,从没有被债主主动催债的道理,尤其是银行机构。

这些年霓虹国的日元一直处于超发状态,对于银行来说,他们是不缺日元的,银行从来都只发愁自己的日元没有去贷款,从来没有主动讨债的先例,更何况是向软银这种顶级公司讨债。

要知道软银公司可是霓虹国风投界的标杆,这些年只要软银公司说缺钱,那就会无数霓虹国的银行上杆子了送钱。怎么现在会有银行来找他们主动讨债?

不论霓虹国三大商业银行出于什么目的向软银公司讨债,最起码人家在法律上是合法的。软银确实欠了三大银行几百亿美元的贷款,这些钱有相当大一部分,也确实在2017年12月31日时到期。

潜规则终究是潜规则,一旦人家摆开车马跟你摊在明面上算总账的时候,你是无法拿潜规则说服所有人的。

所以孙正义是有苦说不准,他不清楚为什么之前一直和软银合作良好的霓虹国三大商业银行会突然向软银公司逼债。

现在的软银公司,在账面是亏损连连,几百亿美元投资区块链和虚拟货币项目打了水漂,ARM公司占用了大量的现金流,却迟迟无法盈利。阿里巴巴的股份早就抵押给老美的几家银行了。

软银公司目前就是个空架子,既没有资产也没有现金,公司股价又因为金融危机和公司暴雷的影响,连续下跌。孙正义如今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他也不清楚该怎么处理眼前的危机。

恰好在此时,也不知是谁无意间提醒孙正义,可以把ARM公司的股份卖掉换取现金,这样就可以换取巨量现金,帮软银公司盘活资产,渡过难关。

孙正义苦笑了一下,ARM公司可以说是最近几年软银手中最坑的项目,没有之一。他当初只看到了ARM公司他们的公版架构的优势,却没有看出霓虹国根本没有转化这种优势的能力。

至于卖个国外的公司,且不说ARM公司那四五百亿美元的估值,全世界能买得起ARM公司的企业没有几家。就算人家买得起,ARM公司是研究公版架构的公司,有这个需求的企业,只要去跟ARM公司买公版授权就可以,既可以享受到ARM架构的便捷,又无需承认ARM公司每年巨额的研发费用。

所以ARM公司对于很多芯片公司来说就是个鸡肋,想要的人买不起,买得起的人没必要买。

这时孙正义的脑海里突然闪现过一个人影,那就是奇迹投资的李月祺。李月祺曾经多次公开表达了收购ARM公司的愿望,并且从老美到英国,再到其他国家,都进行了很多相关的布局和努力。

按理说,如果把ARM公司出售给奇迹投资,哪怕价格昂贵一些,那位金融奇才、资本大佬也不会皱一下眉头的。

但是孙正义还是摇头苦笑了一下,像ARM这种芯片设计公司,老美是绝不会允许这种公司落入到华国资本手中的。

尤其是奇迹投资和华尔街几乎不同戴天,彼此之间常年争斗,早就结下了深仇大恨。如果老美能够同意这笔收购案,那不如期待太阳从西边出来。

孙正义正在思考的问题,恰恰也正是李月祺忧心忡忡的问题。以老美对华国芯片行业严防死守围追堵截的态度来看,他们是绝不可能容忍像ARM公司这种世界顶级芯片设计公司落入到一家华国资本的手中的。

现在的问题是,ARM公司是一家在全世界许多国家注册经营的公司。这就意味着,奇迹投资想要收购ARM公司,需要得到ARM公司开展业务的每个国家的批准。

这其中不仅仅是ARM公司所在的英国和软银公司所在的霓虹国。还有芯片生产大国的韩国,欧洲的主要消费市场法国和德国,亚洲的主要消费市场的华国,还有最重要的,美利坚。

这些国家的批准授权缺一不可,少了任何一个的许可,这笔收购案都无法完成。尤其是后期可能还要牵扯到专利交叉授权的问题,更是麻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