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宴是一个有些特别的小孩。
他的爸妈在他一两岁的时候,逐渐发现了这一点。
大多数幼儿都是可爱的,有肉嘟嘟的脸蛋和手脚,会含含糊糊地喊妈妈爸爸,会趴在床上睡得像块小蛋糕,时而大哭,时而傻笑。
林清宴也会这样,但更多时候,他安静地凝视着周围的一切,那双澄澈的眼眸里闪烁着明亮的光。
“他好像在研究这个世界。”
林爸爸摘下眼镜,蹲坐在床边同儿子对视了好一会儿,大眼瞪小眼,直到林清宴忽然翻了个身,背对着他,他便惊奇地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我是不是打扰到他思考了?”
林妈妈哭笑不得地把丈夫往后面拽:“他才这么小,哪来的思考?是你离他太近,那么大的脑袋和脸,吓到他了。”
“要是吓到了,他会哭的。”做科研工作的林爸爸很严谨,“我们刚才有眼神交流,他在仔细地观察我的脸,应该是看腻了我之后,他觉得无聊了,才转身的。”
对于丈夫的奇异猜想,林妈妈无奈地笑了:“好好好。”
结果等林妈妈给林清宴播放所有小孩都喜欢的幼儿启蒙动画片时,林清宴没有对着屏幕里五颜六色的图案笑,也没有跟着动画里的小动物一起手舞足蹈。
起初他只是平静地看着,等放了几集之后,开始自动循环播放第一集,他竟然打起了哈欠。
林妈妈觉得不可思议:“他是记住看过的那一集了吗?”
“肯定是。”林爸爸坚持己见,“他喜欢研究新奇的东西。”
日子一长,林清宴的特别之处愈发明显。
他很早就会说话了,大人教他识字识图的时候学得非常快,对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各种数字极其敏感,记忆力绝佳,每个见过他的人,都会发自内心地夸赞一句真聪明。
所有人都说,这是个天才小孩,未来说不定是个大科学家。
林爸爸和林妈妈倒不太在意后半句,他们更关心儿子突出的智力水平会不会以其他功能的缺损为代价,是种疾病的症状,比如阿斯伯格综合征。
幸好做了检查后,医生表示一切正常。
等再长大一些,林清宴在待人接物的表现上并没有异样,没有出现父母最担心的孤僻症状,生活自理能力和运动能力也很出色。
只是比起普遍爱闹的同龄小孩,他看上去要安静内敛许多,而且并不是出于害羞或内向,确切来说,那是一种很少出现在孩子身上的沉静。
他用成熟又锐利的目光注视着周遭的世界,倒是令总拿着玩具逗他的大人们显得幼稚了起来。
林爸爸有一个专门的相机用来记录孩子的成长点滴,每年林清宴生日时都会拍一张三人合照,等长大后是份珍贵回忆。
早几年的生日合照里还有花里胡哨的布景,等林清宴的语言表达能力愈发完整之后,两夫妻就不这么干了。
“清宴是不是觉得这个很傻?”
四岁生日时,林妈妈幽幽地看着放了满桌的过家家玩具。
林爸爸和林清宴几乎同时出声安慰她:“不算很傻。”
林妈妈想起丈夫的先见之明,不甘心地朝他晃晃新买的小汽车模型:“这个也很无聊吗?”
“一点点。”经常坐在工作间里围观爸爸摆弄精密仪器的林清宴,对这种儿童玩具很难提起兴趣,“它太简单了。”
五岁生日时,林爸爸提议让林清宴自己选些最近喜欢的东西,放在拍照时的布景里,留作纪念。
但林清宴在家里转了一圈,也没有找到他认为值得被挑选的物件。
他很聪明,也对所有新奇的事物抱有浓烈的好奇心,可很少从中获得稳定持久的乐趣。
因为它们都太平常了,凝视一段时间后,新奇便褪了色,不足以成为令他痴迷的兴趣。
非要选的话,他最喜欢爸爸手里那个与他同龄的黑色相机。
看着他手指的方向,林爸爸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你要拿着这个?那该怎么拍照?”
林妈妈说:“用手机拍呗,就是像素低了点,或者我去邻居家借个相机。”
林清宴说:“可以拿相机对着镜子拍,这个构图更有故事感,我在摄影集里见过。”
林爸爸和林妈妈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眼中看到了强烈的惊讶。
小大人般的林清宴站在父母中央,神情淡定,左边的林妈妈盘膝坐在地上托着腮,似乎在思考自己怎么还没儿子机灵,右边的林爸爸手持相机,对着挪过来的落地镜,拍下了这张很有故事感的照片。
这对夫妻开始担心一个问题。
小小年纪就这样聪明的林清宴,会不会不够快乐?
他们原本希望儿子拥有快乐的、勇敢追逐自己喜爱事物的一生,不需要多么富有和显赫,只要他自己觉得幸福就可以。
却没想到他太过聪明,以至于对身边触手可及的平凡事物、幼儿园里的幼稚同学们,都提不起什么兴趣,模样总是淡淡的。
他们怕他不够快乐。
早慧的林清宴知道父母的担忧,他会主动安慰父母,说自己很开心。
他也的确觉得,自己应该是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