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儿子纯粹是离不开京都的美食,尤其是包子和火锅,还有诚远候府上的各色点心!
————后话————
景云熙没有想到的是,两年后,唐棣回来了不说,真的带回来了一卷卷的佛经!
这事情轰动了整个大景的佛家弟子。
因为在之前,《西游记》故事已经风靡整个大景朝,就连小孩子都知道唐僧取经的故事……
谁能想到,大景真的出来一个唐僧!
一时间,唐棣在民间就被传为圣僧,声望极高,佛门对他也是极为推崇,只不过去查他的履历时,大家有点尴尬,因为找不到……
不过为什么是圣僧呢,那肯定是和一般僧人不一样的!
佛门数名高僧和唐棣见面,说起佛经时,高僧们都被唐棣的博学了悟给震惊到了,除了偶尔这位圣僧貌似说得太深,他们听不太懂。
但圣僧的功绩是不可否认的,数百卷的梵文佛经就在眼前,他们还要依赖这位圣僧给翻译呢!
泰昌帝听了这事,想到《西游记》中的唐僧故事,也是在盛世,心中十分欢喜。
不仅召见了唐棣,还专门给他指定了翻译佛经的大寺,请他坐镇翻译佛经,普度众生。
唐棣也没推辞,又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将那些佛经都翻译了出来后,搁下了笔后就不知所踪。
后来有人传高僧坐化了,但后来也有人反对,说是有人在一个海岛上见到了那和尚,那和尚还说,他余生只打算听海看花……貌似还听到了啥啥啥美人的……
这传言出来后百姓自然都不信,一个圣僧,肯定是《西游记》里的那样,六根清净什么的,怎么会提到啥啥啥的美人!
……
数年后,大景朝再也不是一穷二白的大景朝了,史书里都写着,大景盛世中,百姓富足,国库充盈,大景国力已经远超历代王朝。
尤其大景商贸活跃,航海发达,无数大型货船往来海上。
被百姓认定了一代明君的泰昌帝,思想也和历代君主不同,对外来的东西不是排斥,而是精明地“扬弃”——
有利于大景民生发展的技术一定要“扬”,于是各种先进技术被引进被学习被发扬。
不利于大景的外来糟粕,一定要趁早“弃”,像是能让人吸食上瘾的一种黑乎乎的药膏之类……
外邦的货商都啧啧称奇,感觉大景朝的皇帝像是未卜先知一样,怎么就知道这种东西会令人上瘾会损害民生!
问起大景朝的百姓,百姓都笑呵呵一脸骄傲道:“天佑大景!”
怪不得这些外邦人不懂,他们大景,可是有天华元长公主这位活菩萨一样的长公主!
很多人担心泰昌帝年纪大了,皇子们一定会争夺帝位,毕竟泰昌帝不止嫡长子景弘浩天资聪颖学识渊博,连最苛刻的太傅都会夸赞。就连另外几个皇子,也都是十分精明能干,能力也不差多少!
但是大景朝最奇怪的是,夺位之争到了都没有发生。
老百姓自然不知道,泰昌帝确实也曾为帝位传承的事情上愁过,愁的不是儿子们争抢,而是推诿!
谁能想得到,竟然还有皇子不想当皇帝!还不止一个!
景弘浩对此只想表示无语:
要不是他是太子,他也想推了好吗?!
弟弟们要么想当将军,带兵南征北战,把大景的版图又顺便往外推一推,要么就是喜欢出海,带着船队出海西洋、南洋……
听说还结识了很多外邦皇子侯爵什么的,见多识广,整天玩的不亦乐乎,哪里像他,整天被闷在这个小小的宫城之中!
甚至有的弟弟,还想留在外邦,甚至,还想在外重建一个邦国势力……
一个个脑子都天马行空!
每次年终能在宫中过年团聚的时候,听着弟弟们嘴里说的叽哩哇啦的热闹,他景弘浩竟然都插不上嘴……
有谁问过他景弘浩那种突然有种土包子感觉的憋屈吗?!
这还不能说,真是没人能懂,只有去找他亲亲的皇姑姑天华元长公主聊一聊,才能稍微抚慰一下他受伤的心灵!
但其实也不管多大用,因为皇姑姑的孩子、他的表弟表妹们……一个个也都不太喜欢留在京城!
听说,他们很多都喜欢远在海岛的他们的祖父那边!就连皇姑姑自己,也每年都会和诚远候一起南下探亲,一探就是半年的那种!
说白了,就是出去玩!
人人都能出去玩,就他景弘浩一定要留在宫里……如果不是父皇天天跟他讲为君者为父,不可拘于一人之私,不然,大景再非大景,盛世也不过是昙花一现!
想到皇姑姑跟他说过,一个叫屈原的先生说过一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景弘浩夜里在灯光下,看着铺满墙壁的大景版图,久久没有说话,腰杆却挺得更直。
——甜果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