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集和刘荷二人不过是这偌大宫廷中毫不起眼的两个人物,若不是还关联着任务中的因果,恐怕都不会得来旁人多余一顾。
尤思灵在确认这两人已经没有了翻身之力以后,便将其放到脑后了。
真正的痛苦,可不是一死了之。
她并不准备以牙还牙杀了这两人便算了,一个狼心狗肺,一个心狠手辣,凑在一起过完下半生不是很好吗?
空有一颗想当帝王的心,却没有帝王命,如今还成了一个连正常男人都不算是的太监。
杨集这等自傲之人,怎么可能过得舒心?
往日里风度翩翩的探花郎,如今说话时却已是尖锐的破嗓子,如厕时都难以自视,这样下去,哪怕一开始不变态,最后也会沦为偏执。
而伴随在他身边的刘荷,就是最好的发泄口。
刘荷不是自认与杨集真爱无敌吗?不是明知自己觊觎皇后之位,好处拿到手后却还腆着脸将一切罪过都推到女王身上,将被蒙在鼓里的无辜之人虐待致死吗?
正好。
这后半生,便也与她真心相爱的情人待在一起吧。
就是不知道,这样的朝夕相处她能不能忍耐的下去了。
两个始作俑者已经惩治清楚了,剩下的当然就是那些倒向杨集的墙头草了。
只是这些人到底并未直接出手,尤思灵也没那个心力将他们全都斩杀了然后才去安抚人心。
这些人为了“权”倒向杨集,那么她也就剥夺了他们最重视的“权”好了。
一场由后宫蔓延到前朝的变革渐渐在暗中酝酿。
那些劝说了女王放弃专宠探花郎、保留后宫的朝臣,恐怕到白身还乡的那一刻,都没有想到,他们到底是为什么丢了官位的。
后宫中那几位后妃本就是心有乾坤之人。
若不是足够优秀,当初那些人也不会将他们送进宫来争宠了。
只是,堂堂一男儿送进宫中当人后妃,哪怕女方是国君,也是断了他们的前程了。
这样的事情不送他们的嫡子,却是送了庶子前来。
不是每一个庶子都蠢笨的。
前面那么多年没受重视,一到用得上他们的时候,就要他们掏心掏肺地为了家族付出?
谁会甘愿呢!
当女王借着王夫的口将一切缓缓道来的时候,这几位后妃根本未曾犹豫,就全然答应下来了。
有后妃的头衔在,那些自以为尽在掌控的大臣对他们根本就没有多少防备之心。
有意让他们争夺帝宠,从而扶持家族的“家人”更是为了他们的“争宠”提供了一切可以提供的有利条件。
本就有了最好的先决条件,还是当朝最高统治者暗中允许的,他们的力量便也以一种令人心惊的速度积累了起来。
朝堂上的官员在一年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
一开始,这种变化是悄无声息的,根本难以让人注意。
年纪到了的老臣告老还乡,年轻的学子们开始初登朝堂。
换血的不过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官,哪能让眼高于顶的“大人物”注意呢?
却不知,星星之火亦可燎原。
天子门生就是这样如同水滴穿石,渐渐在朝堂上占领了半壁江山。
等到守旧一派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无力阻挡了。
前有代表新生力量的大敌与他们对峙,后有来自宫廷内部的“家人”翻脸不认人,就连坐在高位的帝王也是心意莫测。
到了此刻,他们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如果想要保住这条命,就只能放下一切安心养老了。
后宫里的几位男妃也是在这个时候彻底摆脱了妃子的头衔,正式进入朝堂,成为拥护女王的臣子中的一员。
面对家里那些往日高高在上的长辈们的指责,他们无愧于心。
以前,对着他们说“这是送你去宫里过好日子,有大造化,又不是要害你”的,不就是这些长辈吗?
那么,现在他们也可以气定神闲地回一句:“这是送你们回家好好休养,不过是没了官位,又没要你们的命,已经是陛下仁慈了。”
左相刘继元是最先察觉到女王的心思的。
大概是已经送了一个女儿进宫了,当时便已经有忧虑渐生。
等到这一日真的到来之时,他反倒是并不觉得意外,反而有一种“终于等到了”的感觉。
虽然心有不甘,可到底没有失去性命,家中也并无太过惨重的损失。
女王即便将他们这些摇摆不定的守旧派老臣都清理出去了,却并未杜绝他们家中子弟将来入仕的可能。
失去了上好的基础,要与那些寒门子弟竞争。
这在以前是他们不可想象的事情。
但到了此时,却成了一线希望。
至少,不算毫无出路,终究还有再起的机会。
大概也是为了这一线希望,倒是没有逼得某些人狗急跳墙。
加上防备得当,一场变故就这么平平静静地度过去了。
新一天到来。
当太阳升起,百姓们依旧笑着打开房门,走出来与邻家打着招呼、唠叨着今日的伙食安排,完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