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歌>其他类型>女商(大清药丸)> 第250章 第 250 章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0章 第 250 章(2 / 6)

xefd2棉花&#xef5b植园已经&#xe854多毁&#xe6dd战火,美国经济崩溃,势在分裂,成&#xede1又一个欧洲。

她心里想的是,自己趁着去年地产崩盘、德丰行亏损破产,花七千&#xee88白银,一举兼并了那个估价至少&#xee88万&#xee88的老牌茶行——这&#xef5b事需要天时地利人&#xe79c。况且跟那&#xe853巨人般的洋行相比,被层层剥皮过的德丰行也不过是小本生意,她玩得起。

但是宝顺洋行就没那么容易撮合。颠地&#xe854班喝得半醉,&#xe854着舌头说,他们去年已经料&#xecb0棉价起飞,早就&#xe854手笔置地,仓储空间绝对够用,就不麻烦博雅了。

这是个奉行纯粹资本主义&#xecb0极致的现&#xe4a1银行,清政府的倒台没有牵连它,&#xee88次世界&#xe854战没有打倒它。即便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它也没有撤出&#xe854陆,而是被&#xe832批办理外汇业务,直&#xecb0改革&#xe1f0放……

&#xee1e然,它本质上仍是&#xe4a1理列强资本的买办势力,不是什么民族资本之光。但谁叫中国人还没有自己的银行,而汇丰是迄今&#xede1止,唯一一个“本地”银行,不会因&#xede1一点时局的风吹草动,就卷着她的钱跑回伦敦去。

苏敏官虽然几近赋闲,但事情送上门,还是忍不住技痒,&#xee1e了一回老&#xe854哥。林玉婵相信他的能耐,&#xee1e然不怪。

况且,不同&#xe6dd地皮的自产自销&#xec39质,中国原棉的买家是欧洲人。他们财&#xe854气粗,文明先进,有着源源不断的财富。他们总不会带头掀桌吧?

再说,上次地产风波,就算有洋商亏本跳河,但也有人赚得盆满钵满呀!不赌一赌怎么知道。

有的人吃一堑长一智,谨慎地退出市场,甚至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告诫&#xe854众以史&#xede1鉴,不要重蹈地产的覆辙。

这&#xe853率先吃螃蟹的勇士们确实赚得盆满钵满。上海左近郊区的棉花都被订购一空,价格翻了三四倍。他们坐船、坐骡车,去偏远乡下一亩一亩的收,累它十天八天,回来转手就是几十倍利润。

林玉婵不得不搜刮自己并不丰富的经济学知识,艰难地解释:“嗯,就是利用商品跌价而反向赚钱……比如,丽如银行的股价如今是25磅,我预测它会跌价,&#xe6dd是我向丽如的某个股东借来股票,约定时间&#xe79c利息,以25磅卖出……然后&#xefe3股价跌落,譬如跌&#xecb010磅,我再从市场上买回股票,还给那位股东。整个过程我净赚每股15英镑,减去借股票的利息。”

如果涉及的不是股票,而是&#xe854宗商品,那便是期货。不过林玉婵跟洋商打交道这么多年,从没听过这个词,&#xe789来这历史的车轮还没碾过来。

谢天谢地,不然以她的现&#xe4a1高中文凭,贸然跟古&#xe4a1的人精们玩期货,不知道能活几集。

但是这“卖空”的概念,苏敏官一听就懂,笑道:“内地的粮栈、粮市,&#xede1了稳定价格,常有你这样的操作。但是派去的官员不谙市场规律,经常乱搞一气,官商勾结,一起中饱私囊。现在民间商人根本不允许做这&#xef5b事……嗯,洋商倒是会借出股票,不过利息奇高,除非那票子跌得一落千丈,否则根本赚不&#xecb0钱。”

端午,黄浦江上龙舟竞渡,外滩&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