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歌>其他类型>唐王传(女尊)> 帝后大婚恩罚重修历,封王大礼青冠已绝尘。(十一)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帝后大婚恩罚重修历,封王大礼青冠已绝尘。(十一)(1 / 2)

第三十二回:帝后大婚恩罚重修历,封王大礼青冠已绝尘。(十一)

京城的百姓是可以观赏封王礼的。届时会有一群士兵在远处封锁了,再搜身。确认好了身上没有利器,才能把百姓放进祭坛周围处。

郡王礼用的祭坛是远没有亲王礼大的。不过也要做足三天才能完毕。

前两天是道教佛教和萨满。

第三天才是郡王揭面。若是有封王婿和侧夫人,也是在第三日。

太和十一年,甲辰年。

农历六月十五是个好日子。

也是唐郡王封王礼的第三日。

前两日她随着佛道两教醮仪。

第二日的夜里,便住在皇宫里的珍铂宫。

第三日的清晨,一干典仪官和礼部的官员亲临。宫人们伺候唐郡王百里衍望沐浴梳妆,穿上了青色绣麒麟的郡王袍。戴上了翡翠攒金丝的郡王冠。冠顶两侧是龙衔宝珠,宝珠是东北进献的东珠,又金丝掐了两条长长的细珍珠,垂坠在肩膀两侧。王冠上的翡翠雕刻的是弓箭、盾牌、骏马、麒麟、鸑鷟、獬豸。

獬豸是象征律法的神兽。

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能辨曲直,是勇猛、公正的象征,是司法“正大光明”“清平公正”“光明天下”的象征。

獬豸额头上长有一角,能用角指向无理的一方,甚至会用角将犯死罪的人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

这顶王冠,是象征唐王清除司法不公、惩奸除恶、救护皇帝的功绩。

衍望照了照铜镜,那王冠很重,碧绿的翡翠好似湖水一般。不似金箔晃眼,却反射出水一样的光泽。好似能照鉴万物。

不仅仅是造价不菲,还有层层寓意在其中。

这王冠戴在头上,步伐也沉重了许多。

身上的朝珠是翡翠配、田玉、白水晶和白珊瑚。

典仪官接引着唐王来到了崇政殿。

诸位京中的王姑,文武京官全部在崇政殿前分左右两翼,按顺序依次侍立,内院官员捧制册印安放在崇政殿殿内的黄案之上。

宣制册官员与捧制册官员分别站立于黄案的两侧,东西相向而立。

本回的宣制册官员是礼部尚书。这是只有亲王才能享受的规矩。

吉时,礼部尚书徐从霜,开始宣读授封制册。

宣读毕,唐王在殿前叩拜祖上,而后太和皇帝驾临,唐王再拜君上,跪领圣恩殊荣。这是承接权力的一步。

完毕后,徐从霜将制、册、印授于唐王。唐王等跪受制、册、印,然后转交给随从官员秦江雪,由秦江雪跪接。

再后,是到孝文殿,向明仁太后叩首,行孝礼。

行完宫内的礼仪,便由典仪官为唐王覆上青纱面,藏入轿子内。送出宫门,到宫外的祭坛。

人群拥挤,等着这位传说中的九皇揭露真容。

沈银湖早早准备好了来祭坛周围。因人数是有限的,他也未带小厮来随侍。入祭坛的百姓背景也要被调查清楚,有案底的、家庭背景不清楚的,都不许入内。只怕行刺王姑和大臣们。

沈银湖背景清楚,又是官员家亲,自然审核得过。

只是他的位置不靠前,被淹没在人群当中。周围一干等皆是女子,他被挤得害怕。盛暑天里,硬是围紧了细软的斗篷,怕那些女子触碰到自己。他是早早梳妆好了的,还特意穿了一身鲜亮的黄粉衣衫。可惜为了防止女子接触,只能披上斗篷。围观的子民需要提前两个时辰到现场,直到巳时,她的麟驾来了,银湖的妆容也有些花了。

那一顶青色绣龙纹的轿子终于在仪仗队的中央处来了。人群中逐渐多了议论的声音。万众期待的九皇女终于要露面了。

他激动着,又慌忙拿出脖子上拴的胭脂扣,打开来,拿着胭脂扣内里指甲盖大小的小镜子照一照自己,汗水微微湿了鬓角的脂粉,他心里着急,慌忙拿帕子擦了擦。

可惜内场不让带脂粉,怕撒了的脂粉迷了人眼睛。

他合上胭脂扣,跳着脚看着那顶轿子。

仪仗队停了步伐,那顶轿子也落了地。

官员分两翼东西侍立,册封礼的鸣赞官员赞唱着吉祥的唱词。终于唱词停了,礼部尚书到轿子面前,掀开了帘子,“请唐郡王下麒麟轿。”

青纱覆面的她走下轿辇。那纱外面,她还捧了一柄贴翠的圆扇子。她侧身走上祭坛时,人们能看见青纱下,她若隐若现的脸。

在祭坛前,敬告天地,礼拜神明。这一步,是承接对子民苍生的责任。权力与责任合一,才是那顶王冠的含义。

而后,她面对祭坛,背对人群。礼部尚书揭开了她覆面的纱巾。将她的身子扶着,转过去面对子民。

人群中的议论声更大了。

“揭面了!要揭面了!”

“终于等到要揭面了!不知道九皇女长什么样子?!”

她听得见远处的议论声,可也要板住脸,不能有表情。

礼部尚书徐从霜听得一声鼓鸣后,高声说道:“请唐郡王揭面!迎接宁国子民观礼!”

唐王听罢,缓缓移下面前的宫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