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趣味教学(1 / 2)

“一个小小的红薯,杏嫔说得倒有趣。”康熙沉吟。

红薯又叫番薯,既有个“番”字,来自国外也不是什么秘密。康熙自诩博览群书,看到红薯的重要性后派人查了查,亦曾在《农政全书》中窥见些轶闻。原不是大事,只是叫晴玉讲两种引入版本的艰难格外渲染一番,再听听孩子们不食人间烟火的提问,心里头就有点不是滋味了。

吕宋倒罢了,交际得相对少些,安南……那可真是祖传的“跳瘙”。属于你强他就老实,你弱他就撩拨的典型代表。清朝建立不久,安内比攘外显得着急,再加上有心摸索汉人“天朝上国”的气度,难免有人提出要“慷慨宽仁”才是正统气度。

可是看起来好像没用诶!

前朝也有过万邦来朝的时候,下西洋的时候对周边国家多好啊,结果不还是一块红薯都靠商人自己去偷?有些国家曾是明朝属国,甚至至今打着“明”的旗号跟本朝抬杠,看起来很“义气”,但怎么说呢?

康熙略带缺德地想:明朝养条狗可能也比养他们有用。

要知道大明是正经帮过其中一些国家的,甚至有的出兵帮忙打过仗,所以亡国的时候能指望上谁吗?

不来趁火打劫的都是讲道义——当然更大的可能是本国实力不足,不足以支撑趁火打劫,只好嘴上道义道义。

这么看,前朝的“天朝上国”似乎也掺水?

康熙幸灾乐祸,然而下一秒很没有文化自信地想到:明朝都没做到,那他们现在模仿的算什么?更伤心的是,即使他看出了也没用,依旧不得不做点“面子工程”出来,否则文人的笔杆子骂也把他骂死。

好气,但只能保持微笑地解决问题。

康熙的思路千回百转,猛地想到了一个关键问题:我国的粮种现在看管得怎么样啊?以及,一些重要性堪比粮种的东西——比如,牛痘。

关于粮种为什么重要的问题,孩子们答不出来,康熙却一目了然。这些关于人命和人口数量的东西,对任何国家来讲都是“卡脖子”产物。要是现在国家饥荒,有人重金出售高产作物,哪怕付出些代价也必须买。那么同理,面对要人命的天花,有多少国家愿意付出点东西呢?

“朕也不是不给。救人一命的东西,怎么能自藏呢?”

康熙无师自通地给“上国气度”找到了台阶,甚至悟出了一丝后世知识产权的理念:“但是总得收点成本吧。朕的杏嫔可是师从神仙,神仙的东西那能随便吗?不得多少拿点回馈供奉上天(以及代表上天的天子)吗?”

为了保障牛痘接种的安全,地方上的推行都是由太医院派人带队,再教授当地医者,也就是说,掌握范围还控制的住。日后若其他国家想要……不,甚至不用其他国家,就说蒙古各部落,如果不给他们方子,而是每年由朝廷派一次医者去接种,岂不是比和亲来得都有效?

康熙的呼吸猛然炙热起来,下一刻开口是已是正经命令:“明日叫索额图和明珠来见朕。”

他得好好筹谋才行,不仅牛痘,更有杏嫔拿出的种种奇药,用好了都不止一种作用。

至于更多的……更多的有关国与国之间的规划,就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了,需要一代一代布局。

终究寿数有限啊!尽管正值壮年,尽管常以求仙问道的皇帝为戒,康熙还是忍不住发出关于寿命的感慨:庞大权力催生宏大的志向,与权力与志向相比,时间实在是最紧迫的敌人。

“叫太子明日也过来吧。”一声轻叹,康熙的兴致明显不如之前高,“有些事保成是该接触接触的,别跟他弟弟们一样,对农事糊里糊涂。咱们家可不能出‘何不食肉糜’的阿哥!上书房的师傅们也是,每日教些浮于表面的东西,还不如杏嫔教得……”

康熙的话音猛然一顿,话赶话说到这里,忽然心里有根弦动了一下。然而重新回想一遍永寿宫的日常,他还是倾向于觉得最近是太纠结太子的事情了,以至于敏感过头,遂不着痕迹地接道:“还不如杏嫔教得有趣。朕瞧着孩子们在永寿宫待得挺好,朕听着也放松许多。明儿带话给梁顺,叫他写细些,尤其是将故事写清楚,朕改日要考这几个孩子。”

然而出乎康熙的意料,第二天杏嫔压根没讲故事。

早晨起来,晴玉叫厨房熬了锅养生粥,然后以“养生”为题,开始进行食物类医学常识小科普,从什么玩意上火到哪两种食物相克,主打一个食物世界“无奇不有”,阿哥们听得乐呵,跟着他们的宫人却是个顶个的仔细,若非条件不允许,完全是要做笔记的节奏。

很好,这都是紫禁城医学预备役,全民科普,从皇室做起。

而下午则是“兴趣班”——现代意义上的“兴趣”。世界上有什么东西能抵抗时间的力量,让人看一眼就想睡觉,看两眼就过了一小时,掉只笔就完全听不懂呢?答:数学。

一张数独题,够三个孩子算半个时辰。数学的“狡诈”之处就在于,乍一看既不费眼(只有几行数字)也不费手(只需要写几个数字),加上晴玉“恶毒”地没给草稿纸,完全符合“休息”原则,只有看不见的地方,脑细胞在刷刷掉。

到了第三天,“按摩课”登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