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环环相扣(1 / 3)

涉及国事,很多事都要稳扎稳打,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康熙在二月初给晴玉布置下任务,往后一个月都忙着跟朝臣商量前线具体事宜,再没主动踏进后宫。

满宫妃嫔一下子少了一项重大接待业务,却没办法真正让心闲下来,若非皇贵妃和皇上下了死命令不许打扰,只怕想从晴玉这里刷出“忧国忧民”存在感的能从永寿宫排到乾清宫——便是不能来,各类珍稀药材也快堆满了库房。至于去佛堂祈祷的,抄佛经为战士祈福的,做参汤送到乾清宫的……可谓八仙过海。

其中翘楚当属惠妃和平妃。

太子和大阿哥都被皇上带在身边旁听战事,两人不管能不能帮上忙,总归是不敢闲下来。哥哥们卷,三阿哥这个当弟弟的也跟着求教老师、撰写策论,相比之下,一开始就出了大风头的胤禛反而消沉下来:病了。

据说是那几日挑灯夜读时没注意身子,骤然放松后猛地着了凉,一月以来陆陆续续咳嗽不断,连上书房都请了假,给满宫卷王腾出了表演空间。

晴玉听说这些事时,正忙着整理誊抄医用酒精的提炼要点和保存事项。

多亏之前已经把精细玻璃器皿的制作工艺提上来,一套蒸馏装置给消毒大业省了不少事。只是之后的产品是要送到前线乃至国外去,不仅考虑效果更得考虑运输,少不得多思量些细节。

誊抄过程格外需要耐心,负责打探消息的桑叶便被叫来说些八卦提神。小姑娘嘴巴灵巧,说起来活灵活现,然而晴玉听着四阿哥的事,不由得在心底默默叹息:“皇贵妃用心良苦。”

“娘娘打算去看看四阿哥吗?”青梅眼尖,觑见晴玉无声的低落。

摇摇头:“既是普通风寒,太医们已足够了,若我贸贸然过去,倒像是什么大病一般。”

晴玉也不晓得胤禛是真病了,还是皇贵妃在太医院有人手,总归未免诊断结果对不上,还是不去的好:“从药柜第三层拿一瓶止咳露送去吧,请皇贵妃若有需要只管告诉本宫。”

风口浪尖处,病了也没什么不好。

据桑叶所探,如今索额图、明珠、佟国纲都是御前常客。往好处看,皇帝是真的很想做成此事,往坏处看……这未必不是潜在的制衡,和随时都能抬举起一股势力为太子磨刀的铺垫。

经过上次拿医书给太子补名声的操作,晴玉已经很清楚地看明白,皇帝做事从不是单线前进。就像棋手最得意的是布局,让人不知道下一步是什么,又在某个时刻恍然之前的环环相扣。

三月初一,晴玉和太医院加班加点赶出足量的药物。圣旨下,由林如海和纳兰性德随物资去前线,操持与鄂国的交涉。

初五,成立将将一年的广州十三行商人主动捐出巨款支援前线,更提出捐款建设药堂。皇帝欣然允许,于是大规模药物生产线的初始资金完美解决,而十三行拿到了一部分成品药物在广州的对外经营权。

受十三行商人启发,各地有影响力的富商也纷纷走起了“捐款”的路子,或是充盈国库,或是流进了皇上的私库。康熙并未再次表态,只是“忽然”被提醒,查了查此前国库的支出账单——圣驾南巡时,许多接驾之臣曾向国库借过款。

年前被清算的江南甄家赫然在列,清查后发现甄家在其中颇多贪墨,抄家流放的旨意早已传出。

有类似情况的人家自然更加惶惑,满以为皇帝提起此事是屠刀终于要落下,暗中却流出皇帝口风,说“各家祖辈都曾一心为国,如今又怎会不为国分忧?”“商人亦知报国,勋贵人家若非实有难处,怎会不为国尽力?”……

如此动静,后宫亦被惊动。

“待父亲启程后,你和昭儿也便抱病修养吧。或者去寺里小住一段日子,就说是为父亲祈福。”

晴玉揉着眉心,满心里都是结局到来前的压抑。

黛玉不明所以,以为姐姐是不满父亲出使边疆,忙将入宫前父亲交待的叮嘱倒出来:“姐姐不用担心。父亲说他虽是文臣,为国效力之心亦不输武将,如今能有机会边疆出使乃是荣耀,请姐姐切不可担忧太过。何况父亲前几年渐渐淡出朝堂只是为了避免树大招风,如今是家国有难,自然另当别论。”

其实黛玉心里当然也是担心的:边疆苦寒,此一去又不知多久才能完成使命。

可是黛玉也晓得,父亲虽有进退之明,却一向是纯臣,于国于君上亦有执拗之处:个人荣辱尚可退让,事涉家国则难以惜身。黛玉还记得她们年幼时,父亲似乎就曾接过一桩有些危险的差事,还是姐姐一手抢救回来的。也是因此,他们林家才能被皇帝信任庇佑这许多年。黛玉敬佩,并只能尊重父亲的选择。

何况此事还牵扯到姐姐。听父亲说,“以药制敌”之策根源在姐姐,叫她千万告诉姐姐不可因为担忧向皇上求情免了差事。

“我晓得。”晴玉轻轻叹息。

怎么能不晓得呢?无论是林如海作为一个传统文人的傲骨与志气,还是皇帝交付的信任与敲打。

想做好这桩外交差事,林如海的确是个好人选。比起一味呆板的酸儒,林如海是真正在江南盐道上“混”过的,是真的懂政治也懂经济的内行。且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