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南巡寻才(1 / 2)

康熙不是朝令夕改之人,既然决定了出海,便谁也阻拦不住。

当然,做决定是一瞬间的事,真正推行起来却可能一年都走不出国门。倒不是朝廷墨迹,只因的确兹事体大,千头万绪都要准备。

前朝郑和下西洋的八方来朝固然显赫,终究消耗也多。皇帝倒是没打算弄这么大的规模,可想去的地方实在不少。于是从哪出钱、怎么省钱,派谁去、到哪去都是问题。

好在海禁解开后出海贸易的商人不少。

广州十三行虽成立了没几年,背后有经验的商户却多,乃至跟外国传教士与商人的人脉都攒了一沓。一听说朝廷有意出海探访,旁的不说,十三行的商户第一个出资、出人积极响应。

一来是讨好朝廷,二来求一个随船同去,这一趟下来既安全体面,更是做大买卖的好机会,三来嘛……跟晴玉还有点关系。

富甲一方的人精最知道市场的走向。如今外国来做买卖的,除了丝绸茶叶瓷器等物,最想要的,甚至拜码头托关系也一定要弄到的,就是大清效果奇佳的药物。

止血药、祛疤药等物是无论哪个国家都需要的,而销量最好的竟是晴玉一时兴起琢磨的一种清凉膏。本来是为车马劳顿时用,后来碰巧想到十三行,越性又调了调药材,晕船时用了有奇效。

这些药物莫说是方子,就连成品都是京中制好了送到十三行,再无泄露可能。富商们看得心痒,却连制作的资格都捞不上。

当然,他们也不敢奢求能捞上。

都是千年的狐狸,手里都有人脉,知道神药来处。就像神医本人只能归皇帝所有,老老实实地当后妃,神药能带来的名利自然也是皇帝本人的囊中物。

最开始能在外经营这些药的无一不是皇帝心腹,便是后来产量多了些,经手者起码也得是有头有脸。远在京城外的富商们能获得销售权都算是体面,更多的只能想想算了。

因而他们所求,也不过是皇帝好歹每年多给点成品。又赶上要出海去,这不带上一船的神药去赚一笔都对不起这些商人的赚钱基因。

赚钱嘛,不磕碜。

皇帝虽然不差这点钱,也不介意让出海的差事多点油水,好让那群一听到出海就躲八丈远的勋贵子弟闭嘴。

至于专利所有者晴玉,一向只从自己的知识库里提供些药物质量监管的主意,保障不卖假药。其余的经营一律坦然交给专业人士。坚决不外行指导内行。

何况被这事一提醒,晴玉瞬间又找了新的科研课题方向:航海医药。

晕船药是一方面,诸如败血症之类的疾病从来都是航海大问题。一片汪洋之上,能决定生存率的除了航海技术,也就属医疗技术比较靠谱。

晴玉没航过海,但有诸天万界的医疗知识,万千世界里各种恶劣极端的航海环境都是参考,顿时觉得写一本航海医典再必要不过。一时间写书、制药,忙得不亦乐乎。

当然,如同出海不能一蹴而就,写书也不能。

航海船的板子说不定都还没从树上锯下来,晴玉定下计划后花了半个月,也就刚刚定好目录——好在有了方向,也有时间,一步步总能完成。

相比之下,晴玉亲爹就靠谱多了。医典还在起步期,林如海便上奏皇帝《大清会典》已然修成,堪称是任何岗位都不摆烂的典范。即便修书是避让风头之举,也决不让份内的活掉地上。

始终有着一颗文艺心的皇帝自然高兴。

这书的确称不上什么大部头,然而修书对统治者来说既是态度也是手段。大清入关以来,为了笼络汉人尤其是笼络文人费尽心思。纵然这个世界因为与红楼梦世界融合影响了“设定”,变发易服手段未曾如历史上那般酷烈,但统治者更迭带来的矛盾仍要徐徐图之。

康熙才被索菲亚刺激过,又被晴玉等一句句“大清人杰地灵”捧着,忍不住对收拢人才更在意些,乃至生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豪气。

“朕欲再次南巡,一来遏明孝陵,二来巡河工,三者召诸省英才,不拘一格,凡有才者皆可荐。”

晴玉瞬间激动。康熙南巡在这个世界倒不是什么稀罕事,四大家族早年都曾接驾数次,连晴玉自己都是南巡时向皇帝展露了本事。她在乎的,是那个“不拘一格荐人才”。

想让皇帝一步觉醒,直接快进到建立科学院是不现实的,以当下看,别说是普通的发明者,就算研发的是武器,也不过能工巧匠。

看不上,自然就没有科举这样的官方选拔渠道,算来算去,能在皇帝面前露脸竟成了最快的晋升方法。

皇帝这次南巡有意将索菲亚与鄂国使团也带去,主打的就是一个炫耀,炫耀诗词歌赋人家也听不懂,也只能炫耀点看得懂的。

这种心态固然虚荣了些,但只要能挖到真人才,总归是有用——谁知道某个天才的某个发明能不能在某些时候推动生产力走一小步,然后在将来的某个时刻改变点什么呢?

晴玉知道历史发展有其规律,如果清朝忽视科学的土壤不改变,很多事也许还是那个走向。但量变也是变啊!

也许多发掘一点人才出来,会有人羡慕,带来一点点观念的改变?再不济,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