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父子猜疑(3 / 3)

。然而换个角度,胤礽是二十年的高三生,皇帝岂不就是二十年的高三班主任吗?

虽然皇帝是自找的,但一直当高三班主任的日子也不会好受。

后世许多人说,储位竞争并非全无好处。毕竟纵观历史,往往是经历过点磨难点才能当好帝王,有恃无恐的多出废柴。就连九子夺嫡这样的大型乱斗现场,也不能说对提升皇储质量一点帮助都没有。起码九子里头随便扒拉扒拉,都比后头清朝躺平上位的那些强点。

所可惜之处,大抵就是九子夺嫡内耗太过严重。不是能者上位的良性竞争,而是彻底父不像父、子不像子,兄不友弟不恭。

当然,在封建社会里头夺嫡,想搞良性竞争也不太现实。可皇帝的推波助澜不能不说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若皇帝愿意将这份竞争框定好范围,说不得是可以减少损耗的。那么皇帝之所以推波助澜——许多人说,那时候的皇帝已经不是一个父亲了,而是一个标准的权力生物,标标准准的孤家寡人。

可是归根结底,太子也好,大阿哥也好,还有其他许多的皇子,毕竟也是皇帝的亲生孩子。若说皇帝从始至终都一点感情没有,倒也不至于。

但这份感情终究能带来多少作用……

晴玉也不知道。

“太皇太后的八十大寿犹在眼前,皇上富有四海,只要善加保养,自可岁岁年年。日子还长,您有这么多时间可以教导太子和皇子们,眼下又何必焦心?”

她能做的,就是希望皇帝把规划做得更长远一点,把事情想得更开阔一点。少那么一点点激进,以盼能不能少一点流血。

可惜在权力方面,晴玉始终是天真的。

少流血和不流血也是完完全全的两个概念。

历史上的九子夺嫡以血的代价才停止,皇帝在一废太子后未必没有触动,最终却是二废太子。

当这驾巨大的权力斗争马车开始前行,总归是要先碰到些什么东西摔到头破血流,才能再转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