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歌>历史军事>三国:我汉室宗亲,夺天下气运> 第六十五章 那天,我把一个大姐扎漏气了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五章 那天,我把一个大姐扎漏气了(1 / 2)

刘和向刘辟承诺,等有了合适机会,就给他整个朝廷的正式编制。  这个饼画得立竿见影,刘辟当即拜谢,说回去就让手下撤去黄巾军的标志旗号,以后出门在外都以刘和的旗号行事。  刘和说既然如此,吾的部曲就要依照吾的规矩行事,制定约法三章,以后不得违反。要是多行不义之事,吾定然斩汝之项上人头。  刘辟满口答应,做了保证。  刘和下令把刘辟带来的劳军酒肉给各营分发下去,虎贲、羽林欢声雷动,大呼多谢都尉,众人饱餐一顿,然后拔营起寨向雒阳返回。  刘和还顺路去了刘辟的山寨。  这人多少有些治军之道,堡寨建在一处依山傍水的要害之地,城寨坚固,兵士纪律肃然,虽然坊间都说黄巾军纪律松弛战斗力拉胯,可很多黄巾军余部强的一批。  刘辟就属于还算可以那种。  刘和让刘辟把自己分得的那部分战利品中的粮草辎重都运到山上来,好生守护看管,以作后备之用。  至于说金银细软,就亲自带回雒阳。  刘和嘱咐一番,让刘辟驻守本地好生训练士卒,日后有大用场。  之后就和董璜、贾诩一起,带着虎贲、羽林班师回朝了。  半路上贾诩就问,“子玉,汝就恁般相信刘辟,彼若是言而无信携粮草辎重转投他向又该如何?”  刘和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放眼天下,我就不信彼能找到比我更值得依附的大树。”  心中却想,刘辟可是气运奖励给我的私人部曲,我拿鞭子赶他都不带走的。  贾诩点头赞道:“子玉年纪虽轻,这气度格局却有江河湖海之容量,令诩佩服之至。”  董璜也道:“吾亦佩服的很,某以厚利养的众多属下,却没有一个如来吉那般誓死效忠的。唉,曲意逢迎,皆是利字当头也。”  洛水河畔的大战,反倒让他生出许多感慨。  眼看雒阳城遥遥在望,董璜下意识按按太阳穴,“子玉,那日司空府遭袭,叔父中毒晕厥,全赖汝在场才转危为安,吾看汝颇通医术。”  刘和说:“也不是很厉害,略知一二。”  董璜又道:“传说神医华佗金针渡世,能医死人药白骨,真有这般玄奇?”  刘和说:“黄帝传《灵枢》、《素问》经典传世,医者学而精通救治病患救死扶伤,我都能金针渡劫,这有什么玄奇。”  “如此甚好。”董璜松口气道:“那日我嗅了淬毒匕首后余毒未尽,每每昏昏沉沉头痛欲裂,还脚步虚浮腰腿无力,求子玉给我扎几针,令我霍然痊愈,吾必有重谢。”  “你可能太胖了。”  “可我总控制不住吃喝。”  “这好说。”刘和点头道:“那天,我给一个大姐扎漏气了,给她一百五十斤的体型,瞬间减到不足五斤。减肥效果立竿见影。汝可要试试?”  董璜吓了一跳,“那不就成了一张皮。”  刘和眨眨眼,“怕什么,要不来两针?”  “吾还是算了吧。”董璜摸摸肚皮,吓得躲到后阵去了。  贾诩笑得差点从马上掉下来,“子玉言语荒诞,妙趣横生。”  刘和很认真地说:“真能把大姐扎漏气,她很暄腾的。”  下午时候,队伍返回雒阳。  董璜、刘和回去有关部门交差,董璜交回虎符。贾诩则上报战功、战利品种类数量以及士兵伤亡。  这些都是官方流程,贾诩做这些得心应手游刃有余,非常厉害的管理人才。  此时在司空府内,董卓斜坐在榻上,肥壮的身躯有如小山般,给人以强大的压迫感。  干瘦的李儒跪坐他身边,对比之下,就像个小鸡仔子。  偌大的厅堂,只有他们两个。  董卓说道:“吾命汝给曹孟德暗传消息,结果如何?”  曹操得到刘和贾诩要奇袭洛水河畔的准确消息,竟然是董卓授意李儒传的。  李儒凑上近前低声说:“拒虎贲郎中的细作回报说……”  李儒当即把虎贲郎中安插的小内回报的事情经过,一五一十都说给董卓听。  董卓听罢经过,忍不住大笑道:“好!董璜、子玉奇袭坞堡,将袁氏多年经营扫荡一空,真大快我心!”  “袁隗老庸,汝真以为吾不知袁绍小儿还藏在雒阳城外耶?吾迟迟未派兵抓捕,正是不想打破这局势的平衡而已。”  “董璜以帮子玉报仇为名,调动虎贲、羽林奔袭坞堡,这事做得好,歪打正着,剪除袁氏羽翼,袁隗吃此暗亏,只怕气得吐血。”  李儒问道:“司空为何不对袁氏直接动手?”  董卓道:“大汉素有‘关西出将关东出相’之说,吾初掌权柄立足未稳,正是积累名望和关西世家支持的时候,等我掌控尚书台,便是向袁氏清算之日。”  李儒说:“司空高见。经司空拔擢升迁的清流名士,近日已陆续到京,他们大都感恩司空对其的赏识,对司空的德政大为赞许。雒阳的风气正渐渐好起来。”  董卓道:“还不够,必须对袁氏的势力进一步打压,掌控尚书台迫在眉睫。”  “不如以退为进。”李儒献计说:“司空不妨答应太傅袁隗,卸去司空之位,转迁太尉之职,彻底掌控军权,同时提拔蔡邕、王允,令其进入尚书台,一步步架空袁隗。”  董卓点头说此计甚妙。  这两人是董卓最近非常信任的人,蔡邕自不必说,董卓征辟他入京进入司空府直接做了祭酒,又给他举荐高第,显然要把他一步一步推起来的举措。  蔡邕颇有知遇之恩的感受,很想报答之。  有句话叫做士为知己者死,董卓虽然名声不好,但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