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韩英腊月二十三刚刚跟田橙说完“马野没有钱”,转天腊月二十四这天,她一出门就看见马野挣钱了!
上午出门晾衣服的时候,韩英听见院外有拖拉机的声音,并且有人用大喇叭不知道在喊什么。
她赶紧跑到门外一看,只见一辆农用拖拉机正在以一档的速度从村西头慢慢的朝东边开过来。
车斗上坐着几个年轻人,一个人用大喇叭喊着:“好消息,好消息,今天在村小学操场上有大集!各位叔叔婶子、大爷大娘们赶紧去赶集啊!
“今天的大集年货齐全,有鸡鸭鱼肉、冻梨冻山楂,有花椒大料,有鸡骨架,有各种布料、针织衫,还有呢子大衣……”
每隔一段距离,车斗上的人还会抬手一扬,扔下来几张粉红色的薄薄的宣传单。
韩英听着那声音耳熟,等拖拉机走近了一看,竟然真的是马野。
韩英赶紧跑到老赵家,以“请田橙同学帮助讲题”为名,把田橙给拉走了。
韩英拉着田橙直奔西头的村小学,如今学校放寒假,本来应该空荡荡的操场今天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小摊。
田橙一脸惊奇地说:“哎呀,咱们村也有大集了?”
韩英点头,说:“可不是么,你猜这大集是谁办的?”
田橙想了半天,上辈子她不怎么关心村里的事儿,好像还真没有关于大集的记忆,又或许上辈子胜利村就没有过大集。
韩英不等田橙搭话,自己就急着说道:“你肯定猜不着,这大集竟然是马野办的!”
田橙:“什么?……马野?他怎么办的?昨天糊墙的时候他怎么没跟咱们说呢?”
韩英其实也搞不清楚里面的门道,“具体的我也不知道,我是听我表舅说的。我表舅不是在镇里大市场有个摊位吗,今天也来咱们村赶大集摆摊了。
“早上他去我家我才知道,咱们村大集规模大,一个摊位每天摊位费3块钱,都交给马野呢。”
田橙听得心里高兴,放眼望去整个学校的操场都摆满了摊位,少说也几十上百个摊位吧,那这一天的收入可是不少。
俩个小姑娘也没心思回家做题了,手拉手走进大集,挨个摊位逛过去。
有卖冻鱼的,有卖灯笼、对联、福字的,有卖鞭炮的,有卖挂历的,还有卖冻梨、冻山楂、冻柿子的。
有的直接铺一条麻袋摆在地上,有的在自行车后座两边绑两个筐,有的则直接在三轮车或者四轮拖拉机的车斗里卖。
有一辆白色的面包车开着车门,里面放着不少白色的泡沫箱子,上面盖着棉被,是卖黄瓜、芹菜、蒜黄等新鲜蔬菜的。
这可是新鲜货,在滴水成冰的大东北,新鲜菜一出门就变成冻菜了,不好保存、不好运输,自然价格就格外的贵。
早些年,农民家里一整个冬天除了栽在花盆里的蒜苗之外,根本就见不到一点绿色蔬菜。不过这两年条件好了,确实有一些村民也舍得买上两条黄瓜、一把芹菜什么的,让年夜饭的饭桌上也有点绿色。
今天赶集的人很多,马上过年了,大家的年货都是一点一点分多次赶集才能买齐全的。
一则是因为有些大集上东西不全,没有自家想要的;二则农民家里闲钱都不多,买点什么都要货比三家,觉得贵了宁可先不买,下次赶集再看看。
胜利村的大集摊位费贵也有贵的道理,因为胜利村很大,而且以田橙家门口的乡道为分界线,道西住着胜利村一百多户人家,道东就是向阳村,也有一百多户人家。
所以这个大集的直接客户就将近三百户人家了。况且村小学往南三里地还有一个大村子,村民也会溜达过来赶集,再远一些的村子也有骑自行车过来的,总体来说赶集的人多,摊贩们赚的自然也就多。
将近中午的时候,马野带着另外一个肤色黝黑的小青年开始挨个摊位收摊位费。
等到太阳西斜的时候,各个摊位都开始陆续收摊了,马野几人先把需要交给村里的50元钱送到了村委会,剩下的200多块钱他们五个人分了。
这五个人年轻人其中两个是镇上的无业青年,另外三个分别来自于三个不同的村子。大集在三个村子转着开。
镇上的两个无业青年纯属是拉来镇场子的。毕竟听说是镇上的,大家就都有几分顾忌,不知道人家背后有什么势力,这样就能避免很多麻烦。
这个年代的农村大集没有那么复杂,跟村里打好招呼就行。村里只出一块场地,每个赶集日给村里一点场地费,另外保证秩序和安全,没有闹事的就行。
所以马野他们几个要自己负责前期宣传,还要负责当天的维护秩序,哪里有纠纷他们都要管,可以说一整天都在大集上一趟一趟的溜达,真的是挺辛苦的。
不过挣钱也确实快,今天的大集每个人都分到50多块钱。
胜利村辐射的面积大,每周三和周六两次大集,另外两个村子都在繁荣镇以北,村子没有胜利村大,每周一次大集。
胜利村的大集能开起来,也是村委会照顾马野。马野辍学的事情全村都知道,村支书也劝说过马富贵夫妻俩,但是人家说:“我家没钱,你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