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见面…
不必细聊,沈梦溪大概知道他的来意——文艺电影么有出路,帮帮我们…
其实,原时空,沈梦溪也是圈子内的文青一枚,经常抱怨资本、埋怨粉丝电影,怪观众垃圾,不懂得欣赏电影的美!
尤其是看到很多观众留言:为什么不肯好好讲故事?
就觉得生气,电影只是故事吗?
你们这么喜欢看故事,为什么不买《故事会》、《今古传奇》?
恨不能早生几年,跟大师们畅聊电影…
尤其是看到好电影被埋没,就很痛心。
所以,刚重生那会,各种写稿子喷大片,喷第五代导演——从《天地英雄》、《英雄》、《十面埋伏》到《无极》,被他挨个喷了一通!
其实,细想一下,就是他把电影看得太重了——艺术!
是,电影是艺术,但还有另一层释义:最贴近大众的艺术…
观众不喜欢一部电影,这就说明电影本身是有问题的。
前段时间,他又想通了一件事——电影天然的工业属性决定其发展轨迹是和时代紧密贴合的。国外如此,内地更甚。纵观华语电影在建国后的发展历程,由体制到市场间的每一次进退、摇摆,都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85-95年的高峰是在经过之前十年的压抑,又经过五年的积淀后,厚积薄发而出的灿烂光华。
这也是那个时代的特征:改革,开放,天空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自90年代开始,随着经济的蓬勃和政治的紧张,内地电影转向娱乐化,“贺岁档”的概念即建立于此。
虽然同期亦不乏针砭时弊的佳作,但一来难得公映,二来市场刚刚起步,所以“第六代”们只能改走海外影展路线,最终形成“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
进入新世纪,经济活泼和政治严肃得到进一步的放大,市场热度持续提升。
于是商业片制作越来越精致,某些方面几乎不亚于好莱坞一流水平。
但艺术性却在持续的倒退…
简而言之,电影发展就像我们的生活变化,生活质量在飞速地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越来越精细的服务,但我们的精神世界是否同步充盈、升华?
算了,直接反问吧,观众需不需要电影的艺术性?
或者说,电影的娱乐性消解之后,观众还愿不愿意买票?
短视频、长视频、游戏甚至包括网文…
这些会不会代替电影?
他直白的问了这个问题,高一天愣了一下:“我觉得观众还是需要艺术电影的,成熟的电影市场,文艺电影、独立电影是主流商业片有机组成部分!”
“…我做了S工作室,北美市场每年会推出文艺类型片,相较商业电影在北美的饱和,独立电影市场拥有广大未开垦的群众人群…这个东西能移植在中国市场吗?”
“我觉得可以!”
“…至少十年甚至二十年没有指望的!”
为什么?
因为审查,艺术意味着先锋,先锋往往是尖锐的,尖锐的东西可能有少量观众喜欢,但大众不喜欢,审查更不喜欢…
高一天刚想说点什么,沈梦溪摆了摆手:“这样吧,每年Frist推出的不错的电影,我会让明溪帮着发行…”
“明溪?”
高一天表情有点古怪。
额,这么说吧,明溪今年上半年大放异彩,甚至比唐仁还牛逼,因为他们主控投资、发行的三部低成本恐怖片都取得了成功:《绣花鞋》、《半夜不要照镜子》、《笔仙惊魂》,其中最差劲的《半夜不要照镜子》报收1200万的票房成绩!
网友留言:反正都是烂片,为什么不去看看大胸、大腿呢?
很有道理…
但业界很多人看不上明溪,觉得那是一家眼里只有钱的电影公司!
垃圾!
沈梦溪摆了摆手:“…明溪的定位就是中小成本电影…发行实力很强大的。”
“…谢谢沈总。”
“没什么可谢的。”
……
送走高一天,沈梦溪突然意识到了明溪可能会是全国最赚钱也是最讲良心的电影公司…
既做低成本烂片,也帮着发行没人敢接手的文艺片!
也不晓得外界会怎么评价明溪…
看了看齐玉坤:“你快两年没拍电影了,最近有啥想法吗?”
“…也没什么好题材啊…”
齐玉坤有点尴尬…
这两年,他也没怎么闲着,跑FRIST做评委,帮着杨青、韩延管理剧组…
得赚钱养家啊!
沈梦溪蛮欣赏他的,他是国内非常少见的注重人文内涵的导演,而且他的取向跟沈梦溪很接近——犯罪片!
但他拍的犯罪片,表达方式过于直接,没有啥曲折性…
沈梦溪想了想,建议道:“有个故事蛮适合你的,是真实事件。弟弟惨遭抢劫杀害之后,哥哥千里追击凶手…”
“真实事件?”
“对的!”
齐玉坤果断来兴致了…
确实是真